西出关门囤,路似循舌下尾闾。中有怀阳洞,仰人呀空启龙胡。我行长啸入其中,负壁肃立伟丈夫。孔雀惊人竦翎翼,白虎倒喷苍龙逋。海山真官四五下,踏云没足端以舒。不知何者报我至,严饰万象先须吾。细视乃皆石髓成,矫观中顶更绝殊。小夫人乳数百道,乳头一一仙草敷。万古不受雨露恩,元气来往翠不枯。半世看山此回苦,风炎道险愁仆痛。因难得妙若有悟,一觉压扁青蟾蜍。梦回熨眼笋将去,苍苍落日趋前途。
郑珍
此诗写怀阳洞之奇异风光,比喻精当,构想奇特。怀阳洞,贵州遵义的一个小地方,据作者诗题下的自注:“自遵义西趋仁怀、合江,路由洞出。”
诗的开头,“西出”二句,写西行道路之艰难。“路似循舌下尾闾”,比喻路的迂回曲折。“循舌下尾闾”,谓食物由口腔,再经过消化,其残渣经膀胱排出的曲折过程,尾闾,语见《庄子·秋水》,传说中海水所归之处,这里喻指膀胱。“中有”二句,点出“西出关门囤”的路上有怀阳洞,其洞犹为有一巨人向空张开嘴巴、露出喉咙一样。以上四句点题,引出作者要写的目标,这是诗的第一层。
“我行长啸”至“元气来往翠不枯”共十四句是诗的第二层,这一层具体写洞中所见。作者说,我长啸着进入洞中,背靠石壁而立,眼前所见的是一片奇特的景象。有的石头像孔雀为人所惊动时张开翅膀,有的像白虎掉头狂吼,有的像苍龙卷尾遁逃,有的又像海外神山上的仙人,数人从云端联袂而下,神采端庄而自如。更加奇怪的是,竟然好像有人给怀阳洞报了信一样,这洞中万物妆饰严整,俨然在等待我的到来。仔细一看,原来都是石髓生成,而仰观洞顶,则景象更为特出,洞顶竟然垂下无数的石钟乳,就像小夫人的乳头一样,数不胜数(事见《杂宝藏经》)这些石钟乳及洞内的苔藓从来见不到阳光,沾不到雨露,居然能不枯败,这也真是异数啊。
诗的第三层,从“半世看出此回苦”至“苍苍落日趋前途”,着重写诗人的感慨。意谓我这大半生多是从山中走过的,但只有这回才觉得好艰苦,风热道险,连仆人都感到很辛劳。因为辛苦,所以作者突然若有所悟,不知不觉中,竟然在马上打起了瞌睡。结句“梦回熨眼笋将去,苍苍落日趋前途”,写自己梦醒了,而梦里的令人高兴的竹轿也随之消失,我又骑着自己的羸马匆匆地上路了。熨眼,即悦目;笋,竹制的轿子,“将”是语气助词,无实义。有注家指“笋将”为竹制的轿子,似是而非。诗歌到这里,作者用“梦回”一句煞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唏嘘久之。盖好梦易醒,前路难知,谁知道前面还有一些什么样的艰险在等着诗人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