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津岭


日落无人境,停鞭借一椽。

滩明流月碎,峰黑裹松圆。

凄绝猿声里,凉生虎气边。

残黎家荡尽,何处哭苍烟!

贝青乔

赤津岭,在浙江遂昌县北,山势险峻。残黎,残剩的百姓。

这首诗描写途经赤津岭所见所闻,在荒凉凄绝的景物描写中,寄托了诗人对背井离乡的山民的同情,反映了晚清政局动荡,战乱频仍的黑暗现实。诗一开头就写已是日落黄昏的暮景,加上是了无人迹的所在,在此停下马来,望门投宿,是一个多么吓人的环境。接着三、四两句就描绘山间夜景。在月光下溪滩上流动着破碎的月影,峰峦黑郁郁一片,包裹着圆圆的松顶。滩之“明”由于“月”,峰之“黑”由于夜,琢句极得杜甫手法。这两句写的是色,五、六写的是声。猿声以断肠著名,虎气使人提心吊胆,寒意凛然。两语写得动魄,“凄绝”“凉生”都是作者当时的感觉,所以句中有人,写得活了。末二句承第二句来,说乱时人烟断绝,投宿无所,连可以为之恸哭的苍烟也无处寻见。诗意本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恸哭苍烟根,山门万重闭。”这里用来作加一倍写法。全诗炼字炼句炼意,极见功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