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自编军中纪事诗二卷为《咄咄吟》,朋旧多题赠之作,赋此为答(五首选一)

自编军中纪事诗二卷为《咄咄吟》,朋旧多题赠之作,赋此为答(五首选一)


炮云三载结边愁,大纛临风带血收。

重见吴姬村店里,太平军士满垆头。

贝青乔

这组诗作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诗亦题作《述怀绝句》,共有五首,附于《咄咄吟》之后行世。

1840年,英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他们先入广州、厦门,遭到林则徐、邓廷桢等组织的有效抵抗后只得北犯浙江,不久攻占定海。他们又沿海北上进犯大沽,并扬言要攻占北京。次年,英国侵略者再攻终陷虎门、厦门(按此时林则徐和邓廷桢均已去职),又占定海、宁波。三年,英国侵略者又攻占吴淞、镇江。在这场抵御外侮的战斗中,虽然有关天培、麦廷章、陈化成、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等英勇抗战直至壮烈捐躯的民族英雄出现,给了敌人很大的打击,但是,就整个战局来说,清政府可谓丧权辱国,一败涂地。因此,作者说,“炮云三载结边愁,大纛临风带血收”。“炮云三载”,“边愁”,都是写战争。“大纛”,指军中的大旗,“带血收”,喻指战争的惨烈。“收”指战斗结束了,但这回的结束,都是以丧师失地为代价。与惨烈战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见吴姬村店里,太平军士满垆头。”那些在战场丧师失地的长腿将军和他们的部队转眼之间又见天下“太平”了,于是,他们又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地出现在吴姬越女的酒店里了。这一前一后、一正一反的鲜明对比,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多少愤慨啊!

纵观全诗,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一方面由于保护自己的需要,不能把话讲得太透,一方面又由于“诗贵含蓄”,也没有在诗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但是,读完全诗,谁又能怀疑作者对贪生怕死的奕经、牛鉴等人的愤慨和充溢内心的报国热情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