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奴


君不见萧郎老仆如家鸡,十年笞楚心不携;君不见卓氏雄资冠西蜀,颐使千人百入伏。今我何为独不然?胸中无学手无钱。平生意气自许颇,谁知傲奴乃过我!昨者一语天地睽,公然对面相勃谿。傲奴诽我未贤圣,我坐傲奴小不敬。拂衣一去何翩翩,可怜傲骨撑青天。噫嘻乎傲奴!安得好风吹汝朱门权要地,看汝仓皇换骨生百媚!

曾国藩

曾国藩自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后,直到咸丰二年(1852)回籍守制之前,大部分时间在京城做地位清高但生活清苦的京官。本诗作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前后,在曾氏正是养精蓄锐之时,故其生活相当困窘。据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道光二十三年”条记载:“公居京师四年矣,宦况清苦,力行节俭,而遇穷困及有疾病死亡者,助资必丰。”其困顿的生活可想而知。

此诗题为“傲奴”,“奴”而能“傲”,可见不一般。为什么?我们再来看诗歌的原文。开头两句,起笔突兀,连用两个“君不见”唤起全篇。“君不见萧郎老仆如家鸡,十年笞楚心不携;君不见卓氏雄资冠西蜀,颐使千人百人伏”,作者说,萧郎(即萧衍)因为有学问,纵使对老仆很苛刻,但老仆并不离去;卓氏(即卓王孙)因为资财雄厚,所以养了八百家僮。萧郎事未详所出,卓氏事见《汉书·司马相如传》。“今我”二句,是说为什么我却留不住仆人呢?是因为我“胸中无学手无钱”啊。“平生”以下八句,写作者和傲奴的交锋。作者说,我平生常常意气自许,谁知傲奴竟然比我还要高傲。昨天因为和他一语不合,他竟然公开和我吵架。(即“相勃谿”)。他认为我的修养还没有达到圣贤的标准,我也责备他居然敢“小不敬”(这是一个仿词,相对“大不敬”而言,事实上是一种风趣的说法),傲奴竟然拂袖而去,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噫嘻乎”以下三句,是作者对傲奴的嘲讽,也是作者的自嘲。作者说,唉,唉,傲奴,你对我如此不恭,不就是因为我“无学”、“无钱”吗?假如什么时候有一阵好风把你吹到有钱又有权的人家里,你一定会惊惶失措地换上一副奴颜媚骨,变成俯首贴耳的奴才!

曾国藩是理学家,为诗、为文均深受桐城派姚鼐的影响,但是这首诗却并无正襟危坐的味道,全诗幽默风趣,又含了几分冷隽凝重,也可以说是作者对清寒的京官生涯的一声叹息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