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上空泠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涧瀑滩雷只卧听。

王闿运

此诗见作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三月十一日(公元1895年4月5日)日记。狄葆贤《平等阁诗话》题如上题,但岳麓书社1996年新版《湘绮楼诗文集·诗》(第1897页)则题为《泊昭灵滩下,早行,南风甚壮,船人殊不顾也。得诗一首》。

诗题中的空泠峡,论者多指为湖北省宜昌市东南长江中的空泠峡,并引《水经注》云:“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空泠峡,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实际上,王诗中的空泠峡在今湖南株洲县境的湘江中,作者在诗中多次写到,这一点,从岳麓书社1996年新版的《湘绮楼日记》中可以得到证实。又据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又北,径建宁县,有空泠峡,惊浪雷奔,濬同三峡。”今按建宁县为三国时吴置,故址在今株洲县淦田镇。其中“惊浪雷奔”四字,与诗中的“涧瀑滩雷”(钱仲联、钱学增《清诗三百首》作“瀑布滩雷”,可能是延续了狄葆贤《平等阁诗话》之误)四字何其相似!从《日记》中可以知道,作者由湘潭往长沙,下水行船,又值“南风甚壮”,因此写下了这首情绪高昂、气慨豪迈的小诗。

诗的一、二句,“猎猎南风指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写诗人在强劲的南风中,一早即乘船向空泠峡进发。“猎猎南风”,既写南风之大,也预示着行航之速。三、四句,“惯行不解愁风水,涧瀑滩雷只卧听”,可谓别开生面,出人意表。诗人说,因为自己长年在外奔走,对旅途的各种困难都能“不愁”,所以,这回过空泠峡,对于其中的“惊浪雷奔”也并不感到意外,甚至懒得起来看一两眼。这固然与其多次经过空泠峡(所谓“惯行”,亦可指此)有关,但是,还有一点,就是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豪放达观的人生态度。“涧瀑滩雷只卧听,”何等悠然,何等超然!王闿运平生,先受知于肃顺,复见重于曾国藩、丁宝桢,虽然终其生只是一举人,但亦饱经风雨。所以,到了晚年,他也就能够放浪形骸,达观自适,这自然界的“涧瀑滩雷”,自是不能打动他了。

王闿运的诗,拟古之风极盛,所谓“标榜八代,一意摹拟,为世诟病久矣”(钱仲联《近代诗坛点将录》)是也。但是这首《晓上空泠峡》却隽永可诵,令人耳目一新,可见凡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不能一概而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