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窝窄窄锉生烟,渐近窗光欲曙天。
却似扁舟宿深苇,晓来风定一鸥眠。
袁昶
袁昶(1846-1900),原名振蟾,字重黎,一字爽秋,浙江桐庐人,光绪进士,先后任户部主事、江宁布政使、光禄寺卿、太常寺卿等职。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反对慈禧太后等人和用义和团围攻使馆和对外宣战,认为“衅不可开”,于7月28日以“任意妄言”、“语多离间”被杀于北京。袁昶是晚清浙派诗人的代表人物,其诗“诗格清癯幽峭,乃在柳州(柳宗元)、山谷(黄庭坚)之间”(潘飞声《在山泉诗话》),确有过人的成绩。
《直房小憩》这首诗,表面上写得平淡自然,轻松闲适,但平和的表象下却有不平静的心情。小锉生烟,东方欲曙,而一官萧散,闲似眠鸥,真写尽宦海升沉况味。诗的一、二句,“拳窝窄窄锉生烟,渐近窗光俗曙天”,一写直房,一写小憩。直房,房值班之处。“拳窝”,局促的安身之处。窝,这里指人的安身处所,成语有安乐窝、销金窝。锉,小火炉,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这两句说,诗人在局促的值班空内,拥着一个小火炉,百无聊赖,好不容易东方渐曙,人却实在熬不住了,禁不住打起盹来。“却似扁舟宿深苇,晓来风定一鸥眠”,作者想落天外,笔锋陡转,把值房比作芦苇深处的孤舟,把小憩的值班者比作芦苇深处的自在闲鸥。其实,值房何尝是扁舟,人又何尝是闲鸥鹭,之所以这样写,无非表现出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宦海升沉的厌倦之情。宋人黄庭坚《登快阁》中说:“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辛弃疾《水调歌头》中也说:“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表达的是一种相同的感情。或者可以说,袁昶这样写,至少是受到黄庭坚等人的启发吧。
一般地说,绝句虽然篇幅短小,却并不易作,特别是三、四两句,尤须具有个性。杨载《诗法家数》“绝句”条谓:“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至如婉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为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袁昶此诗,“虽小却好,虽好却小”,其中妙处,正在三句转得妙而四句结得妙,可谓一笔不苟,不愧大家手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