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五首选一)


一自珠崖弃,纷纷各效尤。

瓜分惟客听,薪尽向予求。

秦楚纵横曰,幽燕十六州。

未闻南北海,处处扼咽喉!

黄遵宪

光绪二十三年(1897)、二十四年,德国找借口迫使满清政府与之订立“租借”胶州湾的不平等条约,黄遵宪为此书写了一组痛表义愤的诗。原作五首,此选其一。

心经册 清 嘉庆六年(1801) 翁方纲 纸本墨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开头两句意谓自从腐败的清廷发生抛弃国土的丑事之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学坏样子来瓜分中国。《汉书》记载西汉元帝曾拟发兵镇压珠崖(在今海南岛东北部)等郡的起义,贾捐之劝阻时说:“愿遂弃珠崖,……”。“珠崖弃”就成为抛弃国土的典故。黄遵宪在此自注“胶州”,即指清廷同意德国强“租”胶州湾而丢弃国土之事。“效尤”——跟着坏样子学。果然,同年帝俄强“租”了旅顺、大连,英帝强“租”了威海卫,法帝强“租”了广州湾,都给中国制造了更多灾难。

接着诗人直率指责满清政府:只知俯首贴耳地听从各帝国主义者瓜分中国的无理要求,全不考虑那些豺狼的侵略欲望是无止境的!它们还会贪欲膨胀地向我们再提无理要求!“惟”:只。“客”:各国侵略者。“薪尽”:《庄子·养生主》设喻说柴虽烧尽,而火却可因添柴能传下去。此指帝国主义者的侵略野心会不断地传继下去。“予”:我。

后面四句的大意是:历史上即使豪强争斗十分激烈的时期,或在异族入侵形势险恶的情况下,也没听说祖国河山各重要地带被敌人控制过。“秦楚纵横”:秦、楚是战国七雄争并中的两大强国,秦在西,六国在东;六国地亘南北。南北为纵,东西为横。秦分别笼络六国为连横,楚争取五国以拒秦为合纵。后人常用“合纵连横”比喻争雄称霸。此处借指当时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幽燕十六州”:五代时石敬瑭任后唐河东节度使,契丹南侵,他引契丹兵灭后唐,建立后晋,称契丹统治者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并割让包括幽州的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诗人这里借古讽今,痛斥清政府认贼作父、卖国苟安的罪行。“南北海”:南北海口各重要地域。这里既揭示了帝国主义者侵占我国门户要地犹如卡住我们咽喉的恶毒嘴脸,又鞭笞了满清统治者腐败无能、祸国殃民的卑劣行径。

全诗用典精当,比喻贴切,情词激峻,气度凛然,是黄遵宪关心国家命运,关怀民众休咎,积极倡导“诗界革命”,以“我手写吾口”,表现“今之世”,抒发“新思想”,在文学上的成功实践。正是这些优秀作品,奠定了他为“近代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诗人”的崇高地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