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岁沅湘单舸还,苍茫风雪下江关。
路从郢树荆门转,梦落郎官大别间。
一卧忽惊天醉甚,万牛欲挽陆沉艰。
上游形胜看如昨,要拱中原控百蛮。
陈衍
陈衍是近代诗坛同光体闽派首领之一。此诗是他应张之洞召聘入湖广总督府之初的酬答之作。诗题中的“广雅”是张之洞堂名,张曾创立广雅书院,受文士敬重;当时张任湖广总督,驻节武汉,故称张督部;“鄂”是湖北省之别称,遂以“鄂”代指武汉。
首联意谓往年自己独自乘船在风苍苍雪茫茫之中经江关到沅湘。(“沅湘”,古籍记载:湘水“至沅江与沅水合曰沅湘,合众流以达洞庭”,这里借指洞庭之南长沙一带。“舸”(gě):船。“江关”:古关名,又名瞿塘关。春秋楚筑。在今四川奉节东长江北岸赤甲山上。)颔联顺沿上联,仍写长途旅行,但已新辟意境。大意是:这次自己“来鄂”路上,曾经楚国古都郢城那郁郁葱葱树林之旁再南下转向荆门;人尚未到而好梦已达郎官湖、大别山之间。(“郢”,古都邑名,在今湖北省江陵西北,春秋楚文王定都于此。“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西北。“郎官”,湖名原在汉阳城东北隅,明以后干涸。“大别”,山名,主峰天堂寨高达一千七百多米,在湖北省内,富林、矿资源。此以“郎官”、“大别”等名山古泽代指湖北省引人入胜的壮美风光。)颈联则诗意陡转:不料好梦不久,刚一睡下忽然为天帝们醉生梦死、昏聩荒唐得厉害,想到亿万百姓要挽回社会危局、免使神州陆沉竟十分艰难而又惊醒!(“天”:指天帝,古人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如《书·秦誓》:“天佑下民”。“万牛”句从杜甫《古柏行》“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衍化。自《左传·哀公六年》记齐景公为“孺子牛”以来,人们亦借“牛”喻人“陆沉”,典出《晋书·桓温传》,喻指因祸乱而致国土沉沦)尾联既与颈联对应又升发新意:武汉这长江上游的形胜之地风光依然壮丽险要;地灵更当人杰,因此,坐镇武汉的人们更该为拱卫中原、控制列强而积极努力做出贡献!(“百蛮”,此词原载先秦古籍,为中国古代对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此处联系“蛮”有野蛮、蛮横之义,借指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
诗作构思工巧,措辞精当。如:先说往日乘船云云,为此次“来鄂”铺垫,把应召赴任之事如顺水行船般道及,显得从容自然,含蓄委婉;又以往日行程艰辛暗衬此次“来鄂”舒畅,把自己应召受聘的欣悦以及对张之洞知遇之情的感激都潜含于内,从而不失诗人自尊自重的人格风度。颈联用“天醉”作喻以痛责慈禧们昏庸腐败、祸国殃民的罪行,既适应当时环境要求,又显豁而耐人寻味;用“万牛”象征亿万百姓更十分贴切。最后由武汉“形胜”要地推及武汉主人的重大职责,可谓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示了对张之洞的殷殷厚望,又表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耿耿忠心;“要拱中原控百蛮”既有对张君的庄重要求,也有诗人不同凡俗的自责自许。诗人这次应张君之邀,在武汉任官报局总编纂;尔后历任北京大学堂、厦门大学、无锡国学专门学院教授;晚年与章炳麟等创办国学会,并有多部著述,在中华文教事业上颇有建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