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金刚台外地,夜灯浮上独兹峰。
老猿抱子求僧饭,闲客看人打佛钟。
下界云霞招杖履,夕阳红翠动杉松。
风吹铎语天中落,似惜尘凡去兴浓。
刘光第
华严顶,在四川峨眉山云窝上,上有古刹,曰玉皇亭。金刚台,峨眉名胜之一。夜灯,指在峨眉山顶上看到的“神灯”,是一种自然现象,旧时迷信,以为佛灯显现。独兹峰:谓只有在峨眉山华严顶才能见到。华严顶一带,为猴群栖居处,常沿路边甚至入寺向游人、僧人索食。峨眉山的云海招引了无数的游客,包括作者在内。
光绪十年(1884)甲申春,刘光第赴成都归,主讲赵化镇文昌书院。端午节偕同宗弟庆堂游峨眉,成纪游诗四十余首。在这一组大型山水系列诗中,作者以其超人的才力,别具手眼,尽情地雕绘并歌颂了大自然的壮美。风雷雪月,岩湍云水,草树禽兽,一经入作者之笔,无一不瑰异奇诡,尽镌刻造化之能事。胡先骕评之曰:“《介白堂诗》最精之作,为其峨眉纪游诗。”“古来作者咏山水之作,殆未有若此者。惟太白兴到之作仿佛似之耳。故即有此一卷峨眉诗,已足藏之名山,传之无穷。仅就写景一端而论,《介白堂诗》已不难独步千古也。”这里选《华严顶》七律,与作者其他峨眉诸诗荒怪奇伟者相较,是比较清丽的一首。一起从“闻说”写起,点明华严顶独特的神异景观,是虚写,并非此时的目见。三、四以下,便实写登山的目睹。老猿不害怕人,与僧徒亲密到抱子索食,这在其他名山是不曾见的,平平写来,平凡中有奇特。闲客写入游人的本人,非“闲”则何暇来游“闲”到“看人打佛钟”,可说是写得足。全诗奇丽之处,在五、六两句,可比于唐代小李将军的着色画,而作者的形象也在其内,可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人。最后以寺院铎声催晚,步上归程作结,意带惋惜,余味不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