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康有为
被人们称为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之首领和骨干的康有为,于光绪十四年(1888)乘着在京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第一次写成五千字的上光绪皇帝书,系统地提出改良政治、变法图强的主张,被大学士徐桐等顽固守旧派斥为“狂生”,故作阻挠,未能上达光绪皇帝。诗人怀着“治安一策知难上,只是江湖心未灰”的悲愤慨叹,于次年九月离京时写下这组给诸位友人的留别之诗,并自序云:“吾以诸生上书请变法,开国未有。群疑交集乃行。”“诸生”,明清两代称秀才为诸生,亦称生员。
诗人面对“黑云压城”的反动势力,不气馁,不示弱,于诗篇开端即劈空而起,先声夺人地表示自己高傲地以天龙作坐骑、并有众多神灵紧相跟从,巍然独立于像是从天外飞来的在烟云之中时隐时现的仙山顶峰。“作骑”(Jì寄):作为所乘之坐骑。“万灵”:众神。或说“万灵”暗喻有志于改良运动的众多好汉。可参考。“缥缈”(piāo miǎo飘秒):形容极高极远,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表示“飞来”的山峰极其高峻,有如仙山。或说此处借引杭州灵隐寺前一座名叫“飞来峰”的山。似不必拘泥。这是诗人学习屈原构思和运笔之法,连同下两句,均用幻想形式,象征自己峻洁志士的人格力量。接着说:自己怀中抱着一把芳香的兰花,自由奔放于宇宙间的重重云雾之中。“一握”一把。“纵横”:意为奔放,不受拘束。参见唐代杜甫《戏为六绝句》赞庾信“凌云健笔意纵横。”“宙合”:宇宙。源于《管子·宙合》:“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清代亦有人用“宙合”指天下,世间。“雾千重”暗喻清末的腐败现实。此句意谓自己本着孤标狷介的美好品性,要勇敢地在黑暗社会中为挽救祖国危亡而奋力拼搏。
颈联进而申足颔联之意:眼看着帝国主义列强为瓜分中国竟在我神州大地上互相争逐,不由得要问一声:当今中国有谁像雄才大略的诸葛亮那样,是匡时济世的优秀人才?“战国”:从事战争的国家。参见《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这里借指发动侵华战争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鹿”: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古书记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此处比喻列强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各自争逐。“孰”:谁。“卧龙”:诸葛亮的别号。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诗人借“卧龙”隐以自比。
尾联既顺承而又急转意谓:既然在京遭人排摈,只得抚剑而别,长叹一声“回家吧”;但我矢志不渝,绝不退缩。请看,我挥舞宝剑的啸鸣之声将震撼全国,在千山万水之间掀起斗争的暴风骤雨!“抚剑”:手摸着(握着)宝剑。“长号”(háo):深长地呼叫。“青锋”:雪亮的剑锋,借指宝剑。
康有为在当时既是一位勇敢的改革家,也是一位积极推进“诗界革命”的杰出诗人。本诗或驰骋想像,或借典用事,或正反对比,或设问暗喻,或首尾呼应,精心构成宏丽的艺术境界,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凸现出青年诗人爱国忧时的耿耿忠心和敢于斗争的豪健气概。所以梁启超称赞他“元气淋漓”,并说与诸友一同高歌他这组诗时“觉胸次浩然”!至今许多读者仍从这些气势磅礴,风格雄浑的好诗中感受到崇高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