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珠殿插青天,万朵红莲礼白莲。
一片空岚罩云海,全家罗袜踏苍烟。
烧香愿了花侵马,礼佛人归月上弦。
更忆海南千叶座,天风引舰近真仙。
曾广钧
作者曾广钧字伯重,号觙庵,湖南湘乡人,乃曾国藩之孙,有《环天室诗集》。
此为纪游诗,为携带家属登南岳衡山观音岩之作。此诗的特点是:不仅以绮丽的文笔写出衡岳景色的壮丽,而且将人物活动有机地穿插其间,使人景与风景交相映辉,从而更渲染了诗作的绚丽。王闿运称其诗“惊才绝丽属温术一派”,试看此诗王言不虚也。
首二句即是一幅南岳观音岩的鸟瞰图:观音岩在南岳最高处,“宝山珠殿插青天”一语既写出其高出云表的高耸,也写出其峰尖插天的奇险。观音岩形为一朵白莲,万千层峦在其脚下又为霞云缭绕,由上向下俯视,有如万朵红莲向白莲膜拜顶礼。比喻的形象新颖由此可见。颔联二句写诗人登临其巅的感受:一片青岚之气浮动着茫茫云海飘游于眼前,合家人的屐袜似乎都踏于苍烟之上变成了神仙(“罗袜生尘”语出曹植《洛神赋》,“罗袜踏苍烟”亦此谓也。)颈联二句写全家在观音岩上的活动,点“携眷”之题:烧香还愿完了花“侵”马蹄而去;礼拜诸佛之后伴着上弦月而归。这里“花侵马”、“月上弦”两组意象很美,语句结构也妙,使花、月都具有了人的灵气,这自然是诗人惬意情怀的外射,即《文心雕龙》所说的“情荡”、“意溢”是也。尾联二句是诗人的联想,使诗的境界得到了伸延。相传观音居南海普陀山,是踏千瓣莲花,故曰千叶莲。诗人由南岳观音岩想到南海观音的千叶座,联想自然,并渲染了观音岩的意蕴。诗人又想像:如能在此像在南海似的乘着天风引舰远航走去,那可真的近乎神仙了。诗的时代特征似乎也隐含其内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