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游日本绝句


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

舟人那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

吴保初

此诗为感怀国事之作。首二句写赴日游历途中海上之所见。1905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诗人首逢日本。在辽阔无边的大海上,他看到汹涌的浪涛奔腾澎湃,好像与云天相接,又好像耸峙于海滩之上。这首句中的“立”字用得非常高妙,它把海浪来势之猛、之高一下推到读者眼前,而且好像具有了生命。以“云涛”比喻卷起的海浪也很高啊。一方面浪涛掀起时喷溅着雪白的浪花有似云涛;另一方面也使人仿佛看到了天际的白云耸立于海上,使意象具有了二重性,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第二句亦是眼前之所见,如果说前一句为平视中的景象,那么这一句便是仰视中的感觉和画面,诗人感到天风在浩荡地吹,白鸥在天空悠闲地盘旋,与前一句联系起来看,诗人此时是一派激情奔涌的豪迈气概,这也正是上世纪初从沉睡中觉醒的爱国志士越洋东渡寻求救世方略的普遍情怀,但是“舟人那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诗人的心一下从奋发的高空跌入痛苦的深渊: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二万万两,是继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以后的最不平等条约,诗人一听“舟人”指“前程”为马关,马上就为十年前铸就的国耻悲痛难言。这里诗人又以“那识伤心地”的舟人加以反衬,更显出芸芸众生的麻木和独醒者的疾首椎心。全诗这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突然转折与巨大落差,正强烈地表现出诗人爱国忧民的激烈壮怀,也正是其强烈艺术感染力之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