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房沟


昨日老子山,雨打又风吹。

今日高邮湖,过湖日未迟。

雨气化为烟,何处露筋祠?

金葩扬翠盖,空中见参差。

径行忘混漾,难进渐逶迤。

新蝉第一声,欣然得闻之。

浅浅绿铺褥,高高青垂帷。

霞光由外铄,倒蘸冰之湄。

蓝滑如泼油,红艳如凝脂。

扪之不著手,脚踏跌爬龟。

千载苎萝溪,人言洛西施。

扬州夸佳丽,此理信可推。

如何杀风景,火轮衷而驰?

何殊铁如意,打碎赤琉璃?

刀劙织女锦,车裂文君肌。

抇泥断萍根,吹灰粘柳须。

惭极急遁去,犬吠非关谁。

湖光挟堤树,苦苦远相随。

清丽与幽淡,万状难具辞。

仍为诗人贶,不同湖寇追。

柁楼得饭晚,新月正如规。

焚楮舟谢神,鸣锣官税厘。

荷香不见花,暗里勾我诗。

风浪一回首,既往亦勿思。

林旭

此诗纪高邮湖(马房沟在其附近)的湖光山色及现代交通工具轮船对自然景色的毁损。现代文明与自然的原生态往往是悖逆的,俄罗斯伟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就工业化对俄罗斯美丽自然景物的破坏提出过严正的抗议,直到21世纪的今天保护生态环境依然是其与现代化生产矛盾亟待解决的首要命题。

此诗可分四个层次加以赏析。开头12句为第一层,写进入高邮湖的所见,可看作全诗的序幕。此层着重描写露筋祠所供奉之女神:她乘坐的车盖(翠盖)上垂拂着金色的流苏(金葩),她端坐于空中,面貌为流苏半遮半掩,只隐约可见。另外写进入高邮湖时水流荡漾(混漾),曲折(逶迤)难进,并因听到第一声蝉鸣而欣喜。自“浅浅绿铺褥”,至“此理信可推”(又十二句)为第二层。此层着力描绘高邮湖的美丽景色。“浅浅绿铺褥”二句上句写湖波,下句写天光,形容湖波的平铺的绿褥,天光如由青空垂下的纱帷。“霞光由外铄,倒蘸水之湄”四句写天外的霞倒映(倒蘸)于水边(湄),水面蓝滑如亮油泼洒,红艳如胭脂凝结。“扪之”二句形容水波滑如镜面,水波微微移动滑如龟背(跌爬龟)。“千载”四句说美丽的高邮湖就如沐浴过西施的苎萝溪(西施出生地浙江诸暨溪水名),比号称扬州佳丽地的太湖还美。“如何杀风景”至“苦苦远相随”(又十二句)为第三层。此层写火轮对高邮湖自然景色的破坏。“火轮衷而驰”中的“衷”通“中”,“衷而驰”就是在湖中疾驰,它像铁如意(器物名)打碎了赤琉璃(比喻霞光映照的海面),像刀割裂(劙lí)了织女织成的云锦,又像本裂了文君(汉代美女卓文君,泛指美女)的肌肤。“抇泥”二句写火轮驰过时把岸旁的泥物(拍hǘ音掘)起,萍根也被折断;火轮烟图上冒着黑烟,烟灰污染了岸旁的杨柳。“惭极”四句写火轮在犬吠声中狼狈地急逃而去,湖中说树的倒影还随着轮桨翻起的水波一起远逝。这是诗人的一种心理感觉,火轮并非“急遁”也与“犬吠”无关,只表明诗人对其憎恶而已。自“清丽与幽淡”到结尾为第四层,此层写火轮去后诗人的心情:他觉得高邮湖之“清丽”与被火轮损污之“幽淡”是难以用言词表达的(难具词)。高邮湖毕竟还是为诗人而赠(贶kuang)的,它绝不追“湖寇”(火轮)而去。在“柁楼”(指轮船)上“得饭”是会很晚的(杜甫有“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之句),而此刻的高邮湖上一勾新月正高悬天际,我们焚纸钱(楮)祭神,鸣锣给官府过关纳税(税厘),我只闻荷香而不见荷花,她岂不是在暗中句成的诗吗?火轮掀起的风浪已经过去了,我还是不再想它吧?!

诗中自云:“清丽与幽淡,万状难具辞。”然而作者把“难具辞”的“万状”刻画了出来,特别是写轮船驶经湖面的特殊景色,写得生动奇诡,古人无此境,也就无此诗。近代闽派诗人集中亦未见匹敌此诗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