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瀑亭


百丈飞泉挂一亭,岩栏危坐俯冥冥。

松身独表诸天白,石气寒嘘太古青。

涧草无心来鸟啄,梵潮如梦起龙腥。

元坛真宰愁何事?渝涌炉香会百灵。

陈曾寿

观瀑亭,在浙江省临安县东天目山。陈曾寿曾在杭州之南湖筑室以终老,其后写了大量的游览山水诗。这首七律,便是他游天目山观瀑亭时所写的一首纪游诗。

首联写观瀑亭之位高境险。上句点题,描画于亭上仰观瀑布飞泻而下的奇景。“百丈”,显为夸张之词,极言“飞泉”之高,似乎从天而降。“挂”字则将纵观“飞泉”犹如匹练猛然垂挂下来的动态和凝视瀑布犹如观画一般悬挂山崖的静态,非常巧妙地写了出来。下句承上,描绘于亭上俯瞰瀑布飞泻低谷的画面。“岩栏”,衬亭之高险境况;“危坐”(正襟端坐),写人之貌肃心惊;“冥冥”,晦冥昏暗,形容山谷近乎下临无地的幽深;“俯”字则写“观”瀑的态势,补足上句“仰观”的含意。

颔联写观瀑亭的空阔时古。上句以“松身”(青松的树身)之大映衬天空的明亮广阔。“表”,显示;“诸天”,佛经中对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等等的总称,这里指广阔的天界。下句以寒凉的“石气”(石上的水气)“嘘”(吐)出“太古”(远古)以来的青气,形容此亭环境的古老。两句对仗工整,时空相映,写景奇秀,令人遐想。

颈联写观瀑亭的境幽经灵。上句以天目山的“涧草”之“无心”(纯任自然无成心)却引来“鸟啄”,从视角显示观瀑亭环境之天然清幽;下句以“梵潮”(形容诵经声)之“如梦”(形容美好动人)而“起龙腥”(谓龙来听经),从听觉烘托在观瀑亭远听诵经声之神奇动心。

尾联承颈联对句而来,抒写在观瀑亭所见所闻的遐想。上句以“元坛”(道教天尊的居处)真宰(假想中的主宰万物者)还有什么可愁之事设问,下句则以“炉香”缭绕“滃涌”(形容云烟翻动的样子)使得“百灵”(百神)奔会作答。因为东天目是道教胜地,称“第三十四洞天”,作者于胜地观胜景,所以自然引发对于此地香火必然旺盛的设想,从而描绘出天目山观瀑亭幽古奇秀、引人入胜的景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