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傍;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原文作者】:吴嘉纪
【原文出处】:据康熙刊本《陋轩诗》
【鉴赏】:
这首小诗通过对一位老人在夏日里煮盐的描述,写出了盐民紧张、辛苦的劳动场面。
前二句交代了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白头灶户低草房”,一位白发老翁在低矮的茅草房里煮盐,条件已经够艰苦的了。“六月煎盐烈火傍”,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当时海边煮盐是用柴草作燃料,要随时往灶里添柴,还要掌握火候,屋里的烟气,锅里的蒸气,再加上低矮的草房又不透气,其闷热的程度是可以想见的。若不是为了维持生计,老人是不会甘心受这份罪的。
后二句写人物的动作和心理状态。诗人抓住老汉走出户外乘凉这一细节,只用寥寥数字就把这一人物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没有纯熟的写作技巧是很难做到的。“走出门前炎日里”,是写老人被热气闷得实在吃不消了,这才走出门外,在旁人看来,从“烈火傍”走到”炎日里”,这能顶多大用呢?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情况就不同了。一个是烈火烤,一个是炎日晒,这中间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末句将笔锋陡地一转,既写出了老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又点明了盐工们煮盐辛苦的实情。
这首诗在构思上精巧别致,诗笔自然流畅,句句像是随手拈来,字字全都有情有泪,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佳篇,数百年来深受人民的喜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