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四


【原文】: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澹,二分梁甫一分骚。

【原文作者】:龚自珍

【原文出处】:据四部丛刊本《定庵文集补》

【鉴赏】:

本诗是《舟中读陶诗三首》之二。

诗的起句,诗人把向来被人们视为穆静、飘逸而身居世外桃源的陶潜比作卧龙诸葛。作者自注云:“语意本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在《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中云“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此即龚诗所本。陶潜的归隐,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是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在此时占了主导地位的表现。这和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前出师表》)何其相似,故在诗中用“酷”字予以强调,其实退隐乃是出于无奈,且也系表面现象,只是把“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和“骞翮思远翥”的雄心埋藏在心底而已。

“万古浔阳松菊高”,陶潜喜咏菊、松,集中屡见,如《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饮酒》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霜下盛开的菊花和不凋的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龚自珍以松、菊傲霜耐寒的特性比喻陶潜孤高的性格,尤为贴切。“浔阳”,即今江西省九江市,陶潜为浔阳柴桑人。“高”字既指松、菊的茂盛之状,同时暗切陶潜品质的高洁。

“莫信”二句指出,不要相信诗人表面上似乎极其肃穆平淡,其实诗的骨子里含有《梁甫吟》和《离骚》的精神实质,即具有豪迈气概和愤郁不平之情。“梁甫”,即《梁甫吟》,古乐府楚调曲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内容多为感慨世事之作。这里暗合了陶潜与诸葛亮的“酷似”之处。“骚”,即《离骚》,是战国时代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诗中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昏君奸臣的愤慨,以及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龚自珍对陶潜的评价是比较全面和正确的,诚如后来鲁迅论述的“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陶潜曾被认为“隐逸诗人之宗”(《诗品》),而龚自珍偏偏着重挖掘他积极用世的一面,这是含有深义的,在此诗人是以陶潜自况。诗人具磊落不羁之才,抱澄清天下之志,但他的理想没有机会实现,他的才能和抱负得不到施展,被迫退隐,忧郁一生。整首诗抒发了诗人不甘沉沦、不甘退隐的积极用世的政治激情,是一位被赶离政治舞台的政治家向社会发出的宣言。

全诗以理见情,冷僻的评析中蕴藏着诗人犀利的见解,愤世疾俗之情寓于字里行间,读者只能以意得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