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序】: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原文】: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谩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原文作者】:苏轼

【原文出处】:(据影元本《东坡乐府》)

【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组词里的第四首。作者在词中“一洗香罗绮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胡寅《题酒边词》),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出了一幅清新自然、饶有情趣的乡村初夏图。

首句“蔌蔌衣巾落枣花”仅七字,词人便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了自己听觉、触觉、视觉的美妙感受。读罢,仿佛也跟随着词人来到乡村那一片迷人的枣林。“蔌蔌”,通过听觉写出了枣花的轻柔;“衣巾”,通过触觉写出了枣花的温情;“落枣花”三字,则汇总前面的感受由视觉作出判断:那轻轻飘进衣巾的原来是纷纷落下的黄色枣花。接着,第二句“村南村北响缫车”,作者又把笔触向远处伸展开去,描写出了村子里繁忙愉快的劳动。这里词人运笔极为含蓄,他不直写劳动的热闹场面,而仍通过听觉对回响村落、激荡郊野的缫车声来表现,从而使词境委婉蕴藉、耐人寻味。下面“牛衣古柳卖黄瓜”一句,词人在前面生动和谐的画面上又点染出了另一番情趣。村口边,古老的柳树下,一位穿着粗麻布的老汉正叫卖着黄瓜。立刻,我们会从这一句中感到有一股浓烈的乡村气息透过字里行间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上片三句,词人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牵人魂魄的情景。这中间既有缤纷的落英,又有悦耳的缫车声;既有古老的柳树,也有粗布褴衫的老汉。形象鲜明,韵味深远。

词的下片,作者由对外在农村景物的描写转入了对自身内在的感受的描绘。词人行走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无穷尽地绵延着的道路,大概已使他有点劳累了;加上又喝了几杯酒,只觉昏昏沉沉,惟一的愿望就是痛痛快快地睡上一觉。初夏,暖烘烘的太阳正升得老高老高,烘烤得行人口干舌燥,词人一边行走,一边思念着清茶的淡香。这两句看似漫不经心、随意而得,但实质上却十分真切、细腻地描写出了初夏行走乡村的独特感受。最后一句“敲门试问野人家”,紧承上两句而来,词人看见前面村野中有一户人家,于是,他便敲门探问,打听一下老乡家有没有茶。这一句,把苏轼平易近人的形象和乡间野趣横生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北宋文人词中描写乡村田园的作品寥若晨星。苏轼的这组田园词以自己亲身的独特感受为基础,广泛摄取了农村中极富诗情画意的镜头,拓展了词的天地,给柔丽脂香的词坛吹进了一股淳厚朴实的新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