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原文作者】:杨万里
【原文出处】:(据四部丛刊本《诚斋集》)
【鉴赏】:
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诗人去官家居时。描写农家在田间插秧的劳动生活,取每句用韵的柏梁体。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二句,写农家四口人为了不违农时,争取时间,合家出动从事插秧的紧张劳动情况。“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二句,说他们都戴着竹编的笠子活像兵士的头盔,都披着草编的蓑衣活像兵士的铠甲。雨水从他们的头上直流,连肩胛都泡湿了。“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田妇把早饭送到地头了,呼唤丈夫和儿子停歇片刻,吃了早饭再干吧,可他们却低着头,弯着腰,赶着插秧,谁也没吭声。“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田妇多次地催呼,逼得田里插秧父子三人不能不应声了。说刚插秧苗的根子还没有长牢固,栽插秧苗还没有周遍、完毕,你注意照管一下咱家的鹅儿和雏鸭。
江南的插秧季节,经常是细雨蒙蒙,农家冒雨在田间插秧是常事;全家出动,也是户户如此。前四句,以疏疏几笔写出了这一典型环境,典型生活。描绘了一幅田家四口冒雨紧张插秧的劳动图,形象飞动,历历在目。以战士的头盔、铠甲比喻农民的竹笠蓑衣,是多么的新鲜、生动!让读者不禁联想到农民对大自然的生产斗争,犹如兵士的对敌作战异常需要争时间、抢速度,异常紧张,既揭示了农民战天斗地的辛苦,也表现了他们的坚强意志和热爱劳动的品质。后四句写田妇送饭与田夫呼应的情况,表现了合家人互相关心,一片雍雍和睦气氛,不仅见其形,也闻其声。全篇活泼、生动、有力,口头语言脱口而出,于平易中见出其淳厚活脱的自然本色,把江南农村田家生活写得活灵活现,生气盎然。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