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鄂王墓


【原文】: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原文作者】:赵孟頫

【原文出处】:(据四部丛刊本《松雪斋文集》)

【鉴赏】: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宋宗室,入元后被推荐入朝,官翰林学士承旨。以书画著名,尤工书法,精正书、行书、小楷,风靡一时,人称“赵体”。能诗文,风格和婉。著有《松雪斋集》。

诗的一、二句写岳王坟上宿草离离,石兽呈欹危之状,反映一片荒凉破败景象,说明南宋亡已久,着一“秋日”二字更是渲染了氛围。无限感慨,表现了对故国的一片深情。由此过渡到三、四句,直陈历史事实,叙中有断,中国境内各民族互不侵犯,保持和平统一,这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南宋统治者轻弃社稷,着一“轻”字,诸多哀怨在其中,因为南迁,致使失去了大片土地,使受压迫的中原父老日望王师的到来。陆游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原父老望旌旗”句,完全承陆诗而来,是一个意思。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志士的共同悲愤。其中的“望”字呼应了前句的“轻”字,益见南渡铸成了千古恨。南宋君臣企图以淮河为界,中分天下,但志在统一才能够维持中分,若以中分为满足,又没有忠心保国的岳飞那样的将士,能保持偏安的局面吗?所以说“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历史事实就是如此。南宋终于灭亡了。在此又照应了首句,回复往返,多少哀思感慨,不胜宣泄。而今面对残山剩水,一片凄迷,谁还有心游赏!我也怀恢复之志。为“还我河山”坚持抗金,鄂王因奸贼秦桧阻挠,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地下有知,能不为之恸哭!如将此诗歌唱,则将同水山而一起悲咽了。这便是尾联所说的内容。在此,诗人把“水光山色”人格化了,因恐其“不胜悲”,就说“莫向西湖歌此曲”;既然无灵性的“水光山色不胜悲”,万灵之长的人自然更是如此,极言亡国之悲。此诗的末句,绾合全诗,把抒情、写景、议论熔于一炉。刘熙载《艺概·诗概》:“诗或寓义于情而义愈至,或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我们说,这首诗确能达到这样高度的艺术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