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原文作者】:杜甫

【原文出处】:据原刊本《杜少陵集详注》

【鉴赏】:

这首诗当写于上元元年(760)杜甫居住浣花溪时,那里临江,又与成都城相近。杜甫对时雨、久雨、不雨、干旱等都很关心,因为这些都关系国计民生。

首联中以一个“好”字点题,说明春雨之可喜,又有“知时节”一语予以强调,言其及时。这里用了拟人手法,雨也赋有灵性,益见可爱,还是在写“喜”,高兴和赞美之意溢于言表,颇有俗谚“春雨贵如油”之意。春天多细雨,巴蜀雨又多夜间落,所以睡者只听到风声,因此次联的“随风潜入夜”一句依然在点题,说明是在“春夜”。下句中的一个“润”字,因雨细,故谓润,庄稼因雨而得以滋润,所以又是“好雨”,因而这个“润”字写出了整个诗题。两句写尽了春雨的特点,故成名句,流传于世。所以邵懿辰云:“十字咏夜雨入神。”诗人给夜雨设计了一个美的环境,三联二句写出了雨夜江边之美。所以仇注云:“云黑火明,雨中夜景。”从诗人对这一夜景欣赏的情态看,更见春雨之可喜,而且其中的云黑火明,又点出了诗题中的“夜”字。待到早晨一看,满目生机,这由结尾一联的“花重锦官城”一句来体现,这场夜雨益发令人喜爱,把对夜雨的喜悦以及春雨的意义和价值全部集中到“花”上来表现了。陆游也有类似的描写,他的《临安春雨初霁》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岂不也有此意?总之,这首诗描写春夜之雨贯穿了一个喜字,写得色泽鲜丽。全诗也有理趣,像在说明自然德泽于民,而不居功,但这是从形象和情趣中表现的,故不落言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