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原文作者】:沈如筠
【鉴赏】:
沈如筠,句容(今江苏句容)人,玄宗时曾为横阳主簿。《全唐诗》录存其诗四首。这首思妇诗,可谓善于运古,又善于诉情。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雁尽”,表时已入冬,朔雁南飞已尽,同时又切“书难寄”。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汉代苏武曾将书信系雁足传至南方。丈夫远戍边陲,本就令人生愁,欲寄家书无由达,更增愁苦,此为下句“愁多梦不成”作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思多不成眠,也就难以入梦。人不能相见,希望梦中可以相会,连做梦也不成,又增一层愁绪。由“梦”,引出下文的“月”。梦不成,只得对月伤怀,这才兴起“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遐想。“伏波”,西汉武帝以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击南越。东汉马援亦为之。唐代天宝中讨南诏,故用“伏波”故事。不能靠鸿雁传书,于是寄希望于月影。
沈如筠这首绝句,和沈佺期《杂诗》中的“可怜闺里月,长照汉家营”,都是写闺中妇女的想望之词,词意也近似,但因从“雁尽”、“梦不成”导出,加之“流照”一词用得活脱富生气,所以更为诚挚动人。它的借月写情,较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又善描内心活动,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