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原文作者】:徐子云
【鉴赏】:
这是清人徐子云的《算法大成》中的一首数学诗。它的特点是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形象,熔数学与文学于一炉,富有独造的机趣性。
文学和数学是各不相同的学科,而以诗歌形式吟出数学问题,便于人们运用形象思维去运算出所提出的答数,使其文理交融,相互渗透得难切难分。
如果不借助文学形式表示数学的量间关系,直接去说:三百六十四只碗,由三个人共食一碗饭,四个人共吃一碗羹,请算一算有多少人?那就成了纯抽象的数学计算题目,没有了数学与文学结成血缘关系所产生的趣味性,收不到文中有数,数中有文的艺术效果。
就这首诗可看出,它虽然谈的是数学运算,而却有文学色彩,所以既能视为数学诗,又能目为文学诗。首先,它的韵脚造成了读来上口易记的语势;其次,它的意境把人们带进了有诗味的想象之中。高耸的古庙隐掩在密密层层的山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感觉。有庙必有僧,那么究竟有多少僧呢?诗故意不径直揭晓,给人以悬想欲知的兴致。接下去,诗用暗示,定向地提出能够计算出僧的人数的问题,这会给人以思想活跃起来的愉悦。僧多碗少,但人人能有饭可食,有羹可吃,安排得井井有条,从不发生争吵现象,这又给人以庙规严正的鲜明形象。这样,人们在学习数学时受到了文学的熏陶。
附:此题设僧数为x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