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歌


【原文】: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原文作者】:汉民谣

【鉴赏】:

这是东汉时代的两首民谣。这类作品把社会生活中的怪现象如实地反映出来,也使人觉得怪诞不经。

前面一首揭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腐朽:正直的君子之人被迫害而死,抛撇路旁。奸邪小人心地弯曲,反而被封为公侯大官。诗以弦喻直,以钩写曲,形象生动;一为死道边,一为封王侯,对比鲜明。由于两种人的遭遇颠倒了,起了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抨击作用。

第二首更广泛地写出了颠倒是非的怪现象。举荐的秀才,实际上是不知诗书的家伙;推举的孝廉,也是和父母分居的混蛋。号称寒素清白的达官贵人,却是浊如污泥的奸徒;那些居于高堂的所谓良将,胆子比鸡还小。这也是把那些统治者的名与实作了鲜明的对比。对比两方的差度愈大,愈使人觉得荒谬,也愈能激起人们的愤慨。

颠倒歌是社会上颠倒了的生活的写照,因而在旧社会人们广泛传唱。还有的从劳动人民方面着眼的颠倒歌。例如:“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编凉席的睡光床,当奶妈的卖儿郎。”后世文人创作也吸收了颠倒歌的写作方法。宋代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只是文人作品不及民间创作尖锐,也就是所举对立方面还不够突出,使人觉得不如民间歌唱那么“怪”,艺术效果反而弱了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