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庙赞


拨乱扶危主(1),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2),妙策胜孙吴(3)。

凛凛《出师表》(4),堂堂八阵图(5)。

如公全盛德(6),应叹古今无!

在诸葛亮之死的情节里,小说家接连设置了三首诗。每首诗的意境各不相同,第一首突出巨星陨落,大才骤逝,哀哉痛哉;第二首意在铺叙诸葛亮辉煌业绩,颂扬其忠义报国;第三首则是涵盖诸葛亮忠君、将略、治术、修身集于一身的伟大人格,这是其可敬可叹、可歌可泣的根本所在。这三首诗并不是简单地插入情节之中,而是依照每首诗的意境透视出的思想意蕴,层层深入,从而表达出对诸葛亮完美人格的礼赞。

元稹这首咏史诗的艺术特征正符合小说家艺术构思的需要,而被选用到了情节里。这首诗没有按照时间顺序铺叙史实,而是概括了诸葛亮人格伟大的具体表现:“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其理政之才、治军之术、用兵之策显示出大智大才,是与诸葛亮的道德为人融为一体的。不然,功勋盖世的曹公、周郎、司马懿以及大批身手不凡的文臣武将,与之相比,都黯然逊色,原因何在?其关键在于他们都缺乏诸葛亮胸怀博大、磊落奉公、鞠躬尽瘁、忠义报国的高风亮节。诸葛亮的人格是道德与智慧的结合,是在自我实现的基础上走向完美的。“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诸葛亮从一出山便把自己的生命系之于蜀汉事业,积劳于政务,献身于沙场,其鞠躬尽瘁的精神闪光夺人。连魏主都不得不感叹地说:“刘玄德在白帝城病危,以幼子刘禅托孤于孔明,孔明因此竭尽忠诚,至死方休……”

诸葛亮的伟大人格昭示出的文化意义和审美理想,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表征。他所具有的崇高的人格魅力,所焕发的巨大的人格力量,后世不论地位显赫的还是卑下的,不论文人墨客还是俗民百姓,无不为之景仰和倾倒。元稹诗的最后一联正表达这种情感:“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