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此为“戒珠寺”联。古城绍兴昌安门内,有座矮小的蕺(jì)山,山南就是戒珠寺的所在地。在通常供奉弥勒佛的地方,人们却塑着一尊王羲之的坐像。两侧还各有一个童子:一个手执拂尘,一个怀抱双鹅。山门上还有一副如上幽默的对联,许多游客至此,见后却不知其中细故。
[解说] 据说,王羲之酷爱大鹅。而当时山阴道士养的鹅,身高体大,威武神气。王羲之见后,十分喜爱。这时道士知其心意,就要求他写一部《道德经》,答应送给他几只鹅;王羲之应诺,当场写好,结果真的换来几只大鹅。某天,王活动手指关节的一颗宝珠,突然不见了。他怀疑这颗宝珠,是寄居在他家里的和尚偷走的,于是对他冷淡起来。和尚心知此事却没有申辩,就暗暗地绝食而死。后来在宰杀鹅时,才从鹅的肚子里发现这颗宝珠。真相大白,王羲之悔之莫及。不久,王就将自居的这座房子和周围的山地,全部捐给佛门作为寺宇。从此,蕺山被人们称为“戒珠山”,而这座房子被称为“戒珠寺”。
[评点] 王羲之丢失宝珠后,就怀疑寄居他家的和尚偷走,致使和尚含冤死去;尽管王后来知道错怪和尚了,后悔莫及,并将其住宅和周围的山地捐给佛门,但人们仍不能宽恕他。故某氏拟出此联,以幽默的口吻责难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