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金陵景物图诗·莫愁湖

金陵景物图诗·莫愁湖


出三山门外半里许,有莫愁湖,相传妓名莫愁者居此,因以为名。然梁武帝诗云:“洛阳女儿名莫愁”,则不应在此。其所以传闻者,以石城二字。按楚有石城,莫愁居之,亦非此石城也。今其地广数顷,水色萦洄,石城横亘于前,江外诸峰,遥相映带。中有梁氏园亭,盛夏轩窗四启,清风徐来,令人忘暑,殊不羡渊明北窗下也。又按湖在前明为徐中山王园,盖与贺监后先可媲美云。

美人不可见,搔首望天末。

蔓草萦裙带,繁华点妆頞。

遥望风潭清,渐见溪堂豁。

野水飞鸳鸯,乔木鸣鸧鸹

当风抚层楹,湖外山一抹。

这是《金陵景物图诗》组诗中的又一首,是题写王山人《莫愁湖》画的。诗前小序首先介绍莫愁湖的位置。三山门,即今水西门,宋代称龙光西门,元代称水西门。明洪武十九年十二月重建,因其正对三山,故改称三山门。清代又改为水西门。这是南京西出的要道,内外秦淮河在这儿附近的西水关汇合。而莫愁湖就在三山门外半里左右。吴敬梓序中说莫愁湖得名的由来,是根据北宋初期乐史的《太平寰宇记》:“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乐史曾在南唐做过官,南京是南唐的都城。《太平寰宇记》作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离南唐灭亡不久,作为一部历史地理著作,照理是不应当搞错的。宋人诗词中也多有将莫愁女与莫愁湖或南京相联系的。如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词中便有“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吴潜《满江红·乌衣园》亦云:“歌罢莫愁檀板缓,杯倾白堕琼酥滴。”明清时期,有关金陵莫愁的传说越来越多。明万历《应天府志》、马士英《莫愁湖志》以及《大清一统志》都把莫愁女的传说与莫愁湖联系起来。甚至认为沈佺期《独不见》诗中的“卢家少妇”便是南京的莫愁女,认为诗中的“丹凤城南”也是指南京。吴敬梓对此说提出质疑。他引相传是梁武帝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诗中明白指出:“洛阳女儿名莫愁。”既是“洛阳女儿”,自然不是南京人了。他又指出,人们之所以认为莫愁女的故事发生于南京,是因为“石城”两字。因为《西曲歌》中有《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据《唐书·乐志》载,南朝宋文帝时,“臧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而为此曲。”吴敬梓指出:“按楚有石城,莫愁居之,亦非此石城也。”这是说得很对的。莫愁所居之石城,指的是楚州竟陵城(今湖北钟祥县),而非南京石头城。宋人洪迈《容斋随笔》便指出:“莫愁者,郢州石城,今郢有莫愁村。”《广舆记》也说:“竟陵有莫愁村,在汉江西。”郢州即南齐时的竟陵。明初莫愁湖开始兴盛,但吴敬梓生活的年代,莫愁湖已渐趋荒凉,至乾隆五十八年(这时吴敬梓早已去世),山阴人李尧栋为江宁知府,才重修莫愁湖。

然而,在作者笔下,莫愁湖还是很美的。小序谓“今其地广数顷”,今莫愁湖陆地面积有十多公顷,可能那时要小一些。“水色萦洄”,莫愁湖是以水著称的,今莫愁湖有七百亩,其中四分之三是水面。萦洄,旋绕转折。石头城就横亘于莫愁湖的北面,而三山、祖堂山、牛首山以及紫金山、幕府山等则远远地蜿蜒环绕于南京城四周。映带,景物互相关联衬托。

小序云:“中有梁氏园亭”,此梁氏为何人则不详。当然是一位达官贵人。即便是盛夏,只须打开楼阁的四面窗子,清风徐来,使人忘掉是夏天。“殊不羡渊明北窗下也”句,用《宋书·陶潜传》诫子书中:“尝言五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连陶渊明北窗之卧也不值得羡慕。小序结尾指出,莫愁湖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花园。相传是他与明太祖朱元璋下棋,巧妙地将棋摆成“万岁”二字,博得朱元璋的喜悦,故将此湖赐之。此湖风景优美,并不亚于唐玄宗赐给贺知章的鉴湖。

诗的首两句“美人不可见,搔首望天末”,传说中的莫愁女自然是见不到了,作者不无怅惘,若有所思,以手挠发,凝视远方。这开头两句便写得含蓄有味。

但随即作者笔锋一转,连续八句写画面。画面上蔓草丛生,而莫愁女就站在这蔓草中间,草已拘牵住其裙带。而众多的落花都沾在其面颊和鼻梁上。頞,鼻梁。“繁华点妆頞”句,暗用了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这里又与首句之“美人”相照应,进一步暗示出莫愁女之美。而她的美又与莫愁湖之湖光山色之美相映照。

作者并未将视角凝聚于莫愁女一人身上,而将之投向莫愁女左右的环境,莫愁湖的内外,乃至目力不易及之处。“遥望”二字便是转折的开始,它如同摄相机的镜头,一下子从近景拉为远景。视野顿时开阔起来。“风潭”,此处乃指莫愁湖,风吹湖面,荡起涟漪,水深如潭,但清澈透明。湖边却有着宽敞的房舍。溪堂,指水边之屋舍。苏轼《避世诗》云;“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野水飞鸳鸯,乔木鸣鸧鸹”二句,从静景转写动景。“野水”句,暗用了莫愁女的恋爱故事。宋·王灼《碧鸡漫志》中说:“卢家白玉为堂,于飞多少鸳鸯,纵使东墙隔断,莫愁应念王昌。”鸧鸹,乌名,大如鹤,青苍色,亦有灰色者。鸳鸯低飞,鸧鸹高唱,自然使这湖山生色不少。此情此景,也令人留连忘返。“当风抚层楹”,层楹,层楼也。鲍照《双燕诗》曰:“意欲巢君幕,层楹不可窥。”诗的结尾二句似与诗的开头二句相衔接。此处才点出作者所处乃一座楼台,他手抚层楼的阑干,凝望湖外,蜿蜒的山脉如同墨笔涂抹的形状。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应是吴敬梓诗作中的上乘,但短短一首小诗,两用“风”字,两用“望”字,而遥望之意至少三次出现,均见出其疏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