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除夕客中
一
今年除夕,风雪漫天人作客。三十年来,那得双眉时暂开? 不婚不宦,嗜欲人生应减半。鲍子知余,满酌屠苏醉拥炉。
这组《减字木兰花》同共八首,作于雍正八年庚戌(公历1731年)除夕。作者正客居南京。风雪之夜,他的朋友鲍某生着炉火,满斟酒与他共度除夕。此情此景,并未完全能化解其愁肠,因为他的忧愁实在太深广了。
吴敬梓“家本膏华”,但由于不善理财,又“性耽挥霍”,所以尽管有“灌夫骂坐之气,庄叟物外之思”,却只能“闭门而学书空,叩门而拙言辞”,以至“竟有造请而不报,或至对宾而杖仆”。他在科举道路上也十分不顺利,既未能象曾祖吴国对那样高中探花,甚至也不能象嗣父那样、被拔贡,而他的妻子陶氏又郁郁以终,他“不婚不宦”,一事无成。且“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为乡里所不容,虽尚未正式迁居,却经常流落异乡。这组词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这年他已虚龄三十,回顾自己三十年来的经历,有对世路艰辛的苦涩回味,有对“少年游冶”生活的追悔,有对事业无成的莫名惆怅,对未来又抱着似有若无的朦胧期待。作者写这组词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
词的第一首是全组的总冒,扣合除夕的节序及当时的自然环境,综述自己的人生感受。
“今年除夕,风雪漫天人作客”,紧扣词题点出天气及自己的身份,并且关合第二首开头之“昔年”。“除夕”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却独在异乡“作客”,何况这种“作客”并非为官为宦,也不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实是流落异乡。家乡就在百里之外,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也不过一日路程,可作者却有家难归。望着漫天飞舞的风雪,逼人的寒气,可谓从外凉到心。咀嚼这生活的苦味,作者不禁发出令人酸鼻的一声感叹:“三十年来,那得双眉时暂开。”“开眉”,谓笑。贾岛《落第东归逢僧伯阳》:“老病难为乐,开眉赖故人。”三十年来,竟不得“眉暂开”,可见身世之不幸。元稹《遣悲怀》结句云:“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平生未展眉”与“那得双眉时暂开”意思相近。这两句是整组词的词眼,很耐人寻味。这两句定下了全词的主旋律,也确定了全词的抑郁、凄暗的基调。应当指出,“眉暂开”三字似乎是极易极平常之事,但就连这一点三十年来竟也从未做到过,这里似乎有几分夸张。但读者正从这夸张中感受作者忧愁之深重。
词之换头通常要转换一层意思,而这首词打破了词习惯的分片程式,顺着前片的意思继续申说。这既是由于小令文字少,一片一层意思不易说清,更因为这首词从前片开始即已打破上片景、下片情的传统习惯,故下片开头意思仍紧承上片。“不婚不宦”四字是对他时下处境的极好概括。“不婚”并非从未结婚。他十六、七岁时就与姑母的小女儿陶氏结了婚,他还带着妻子一起随嗣父吴霖起到赣榆县任所,并生下长子吴烺。由于南北播迁,生计维艰,使妻子早逝。据陈美林教授等的考证,陶氏去世约是作者二十六七岁时,距作这首词时已有三四年时光。“不宦”,意思比较明确,即他从未做过官。作者在《移家赋》中曾自称“少有六甲之涌,长余四海之心”,显然也想走祖辈科举仕宦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不能不开始头脑清醒些了,故云:“嗜欲人生应减半。”嗜欲,原指嗜好与欲望。如《大戴礼记·保傅》曰:“胡越之人,生而同声,嗜欲不异。”但这里嗜欲应视为“理想”、“抱负”的同义词,也即读书做官的愿望。“应减半”三字,说明他对科举制度已开始有所认识,科举不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这既是前几年科举屡屡受挫所致,也是他对科场黑暗有所了解使然。但这时他对科举尚未完全绝望,甚至两年后移家南京时,他对此仍心存希冀。三四年后,他还参加了博学鸿词科的头两场考试,便是明证。“应减半”三字,措辞极有分寸。
“鲍子知余,满酌屠苏醉拥炉”紧扣除夕的时令特点。除夕之夜,作者在朋友鲍某家吃年夜饭。“知余”二字,道出鲍某乃作者的知交。作者一生有过不少知心朋友,而这位鲍某,其名已不可考,在吴敬梓移居南京后的诗文中,似乎也未再提及,但他与作者关系较密切,却是无可怀疑的。作者称他为“鲍子”,含有尊敬之意。作者落魄潦倒,不容于乡里,鲍某并不嫌弃他,还与他结伴过年。“满酌屠苏醉拥炉”一句是对他们共进年夜饭的具体描述。屠苏,酒名,古代风俗于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唐·韩谔《岁华纪丽·元日》曰:“进屠苏。”注云:“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年除夜遣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苏而已。”后代似乎不仅年初一所饮酒称屠苏,除夕所饮酒亦可称屠苏了。陆游《除夜雪》诗即曰:“兰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雪夜拥炉饮酒,又与好友相伴,并未使作者乐以忘忧,反而使他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认真反思自己三十年来的遭遇,检讨自己。
这首词,因韵律要求,仄平韵交替。值得一提的是,词开头两句夕、客二字用入声,入声短促,其收音于k、t等清塞音。在这里往往更能有扣人心弦,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在全椒、南京的方言中,仍保留有入声。以入声用于这组词的第一对韵,就很有特色。词中“那得双眉时暂开”句,通俗而又典型,易懂而又含蓄,也是值得称道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