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减字木兰花 (八首之四)

减字木兰花 (八首之四)


学书学剑,懊恨古人我不见。株守残编,落魄诸生十二年。

狂来自笑,摸索曹刘谁信道。唱尽春阳,勾引今宵雪满门。

“而立”之年的作者,仍处于“不婚不宦”的尴尬处境。《减字木兰花》组诗的第四首是认真反思自己所走的科举道路的。他明知走这条路是多么不容易,但作为科举世家子弟,在他面前似乎并没有其他道路。所以,笼罩于这首词中是一种怅惘、迷茫的气氛。

“学书学剑,懊恨古人吾不见”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前句用项羽典。《史记·项羽本纪》曰:“项籍(即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后句典出《南史·张融传》,张融常叹云:“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辛弃疾《贺新郎》词亦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此处与辛词用法相似,亦系以张融自比。张融是个狂放不羁的异人。齐高帝曾云:“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张融与吏部尚书王僧虔书中说得更明白,“融天地之逸人也,进不辨贵,退不知贱,实以家贫累积,孤寡伤心……。”吴敬梓也确属一异人,金兆燕《寄吴文木先生》诗亦说:“文木先生何嵚崎,行年三十仍书痴。航头屋壁搜姚姒,酱翁篾叟访孔羲。昔岁鹤版下纶扉,严徐车马纷猋驰。蒲轮觅径过蓬户,凿坏而遁人不知。有时倒著白接,秦淮酒家杯独持。乡里小儿或见之,皆言狂疾不可治。”这岂不是一个活脱脱的狂生张融!所不同的,他的才学远高于张融,而命运又远不如张融而已,所以学书也好,学剑也罢,始终找不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

命运之神并不青睐他,因此他只得“株守残篇,落魄诸生十二年。”株守,语本《韩非子·五蠹》中那个守株待免的故事。残编,又作残编断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他有张融之狂,却无张融能与帝王为友、穿帝王之旧衣的好运气,只能守着几本破书。“落魄诸生十二年”句,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过去多年在科场上的失意遭遇。落魄,穷困失意。诸生,指明清时在府、州、县学的廪生,增生及附生、例生等。由庚戌年上推十二年,前贤均认为吴敬梓考取秀才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当时作者十八岁(虚岁)。这十二年,他一次次在科举考试中败北,故至今仍是一名“诸生”。

“狂来自笑,摸索曹刘谁信道”。这两句既写自己的狂放自傲之态,又慨叹知音难逢。后句用典,摸索,探索。《东坡志林》谓此为徐陵事,而《隋唐佳话》认为这是用许敬宗事,文字大致相似。兹取后者:“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是何(逊)刘(孝绰)沈(约)谢(朓)暗中摸索着,亦可识。”信道,知道,相信。《论语》:子张曰:“敦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能暗中摸索也识何刘沈谢的人,显然是饱学的学者,这自然是有几分自信的,可是自己的学识有谁相信呢?

“唱尽春阳,勾引今宵雪满门。”春阳,本指春日的和煦阳光。《博异记》载:“邢凤在长安,见士女十余人,于灯球下踏歌三人,声调入云,歌曰:‘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唱尽了春光,而引来的却是漫天风雪。雪满门,语本岑参《草堂村寻罗先生不遇》诗曰:“门前雪满无人迹,应是先生出未归。”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自己挥洒的汗水,熬干的心血,换来的却是一无所有。种下美玉,收获的却是跳蚤。这里有不平,有牢骚。而这牢骚却以艺术手法出之,令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首词开头二句韵脚“剑”,“见”二字,分属去声梵韵和霰韵,按《词林正韵》分属第七部和第十四部,是不可通押的。如果说,剑、见二字今人均读作jiàn,竟是完全一样的,也许清人读此二字已与今音相近,按当时读音押韵,虽不合韵书(应当指出,唐宋以前诗词以当时口语押韵,而宋以后则均按韵书押韵),还可以视作一种创新或特点。此词结束二句,阳、门二韵脚却无论如何也不押韵了。这二字虽同为平声,“阳”属平声七阳韵,而“门”属平声十三元,分属《词林正韵》的第二部和第六部。这两部是从不通押的,况且无论按古音,清人读音或今音这两字的韵脚均不相押。这应视为作者的失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