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减字木兰花 (八首之八)

减字木兰花 (八首之八)


奴逃仆散,孤影尚存渴睡汉。明日明年,踪迹浮萍剧可怜。

秦淮十里,欲买数椽常寄此。风雪喧豗,何日笙歌画舫开。

此为这组《减字木兰花》组词的最后一首,既归结全组词,也展望未来。这是他对自己三十年来的经历进行认真的反思以后所作的总结,酒只能暂时浇愁,火炉也只能一时暖身,时间还得流逝,他无法不面对这惨淡的人生,不能不正视这严酷的现实。

眼前的现实情况是:“奴逃仆散,孤影尚存渴睡汉。”吴氏门庭(特别是作者这一支)已衰落,连奴仆也都逃散了。家里只存自己一人。“渴睡汉”,事见欧阳修《六一诗话》:“吕文穆公未第时,薄游一县。胡大监旦方随其父宰是邑,遇吕甚薄。客有誉吕曰:‘吕君工于诗,宜少加礼。’胡问诗之警句。客举一篇,其卒章云:‘挑尽寒灯梦不成。’胡笑曰:‘乃是一渴睡汉耳。’吕闻之,甚恨而去。明年,首中甲科,使人寄声语胡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胡答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君一筹。’既而次榜亦中首选。”词中以渴睡汉自比,看是自嘲,也隐含着无穷的希望。他希望也能象那位被人称为渴睡汉的吕文穆那样“首中甲科”。希望只能是希望,眼前却是令人难堪的形单影只的穷困孤独状况。“尚存”二字颇具感情色彩。这是他反思三十年来自身的经历而产生的较清醒的认识。

“明日明年,踪迹浮萍剧可怜。”这是作者的自怨自艾。前句言时不我待。今晚已是除夕之夜,天明后就是新的一年了。自己年龄在一年年老大,而仍“不婚不宦”,对时间的流逝他是有着一种畏惧心理的。“踪迹浮萍剧可怜”句语本元代诗人萨都剌《送韩伯高》诗中:“自怜他日江湖上,为言踪迹如浮萍。”萍浮于水面上随风飘荡,比喻飘泊的身世。“剧可怜”,很可怜,极可怜。家道中落,为乡里不容,只能飘泊异乡,这种处境确实令人同情。

词的下阕写作者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打算。“秦淮十里,欲买数椽常寄此。”的决定。这对于他一生是极端重要的决定。秦淮,即秦淮河。是流经南京的一条长江支流,“数椽”,几间屋。语本陆游诗:“秋高更欲移家去,先葺云门屋数椽。”吴敬梓此时已确定了移家南京的主张。但这个主张的实现则是两年多以后的事。

“风雪喧豗,何日笙歌画舫开。”这两句由眼前景,想到美好的未来。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他对未来还有着美好的憧憬和企盼。喧豗,哄闹声。宋初诗人苏舜钦《城南归值大风雪》诗:“一夜大雪风喧豗,未明跨马城南回。”笙歌,唐诗人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画舫,画船,装饰华丽之船。“何日笙歌画舫开”句,似也从元代诗人萨都剌《次王侍御游西湖韵》诗中:“涌金门外春如海,画舫笙歌步步仙”之后一句化来。笙歌画舫开是风和日丽时秦淮河上的升平气象,这与眼前的“风雪喧豗”的景象显然成了对照。结尾是透出了一些明亮的色调,与整组词压抑、凄婉的格调形成了对比。然而,除打算移居南京这一实际步骤外,他对未来的打算仍是十分模糊的。他所盼的只是“笙歌画舫开”,这只会提供一个寻欢作乐的场所,而与自己的生活道路并无直接关系。

总结这组词对人生是一次重要的反思与总结。就其对研究吴敬梓的生平及思想的认识意义而言,其价值仅在《儒林外史》及《移家赋》之下,是不可多得的材料。

这组词的艺术上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堆砌典故,用典多又不时出韵,使读者不能不感到遗憾。

但《减字木兰花》组词毕竟是吴敬梓词作中的上乘之作。当时朱彝尊、陈维崧、纳兰性德三大家已故去,词坛相对比较沉寂。这些词虽算不得洪钟巨响,但作为吉光片羽,还是能为当时词苑增添某些光辉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