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陂塘 (二首)


癸丑二月,自全椒移家寄居秦淮水亭,诸君子高宴,各赋“看新涨”二截见赠。余既依韵和之,复为诗余二阕,以志感焉。

少年时、青溪九曲,画船曾记游冶。绋维处闻箫管,多在柳堤月榭。朝复夜。费蜀锦吴绫、那惜缠头价。臣之壮也。似落魄相如,穷居仲蔚,寂寞守蓬舍。

江南好,未免闲情沾惹。风光又近春社。茶铛药碓残书卷,移趁半江潮下。无广厦。听快拂花梢,燕子营巢话。香销烛灺。看丁字帘边,团团寒玉,又向板桥挂。

吴敬梓在嗣父吴霖起病逝以后,饱受了十年“兄弟参商,宗族诟谇”之苦,最后被迫从全椒移家南京。癸丑乃清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秦淮水亭位于青溪流入秦淮河的溪口附近,又靠近古桃叶渡。这次移家,使他摆脱了世俗、家族及人事的羁绊。

从词题中见出,这是与南京的一些朋友宴集时答谢朋友之作。词题中诸友“各赋看新涨二截见赠,余既依韵和之”,今本《文木山房集》已不见这两首和作。《买陂塘》,即《摸鱼儿》,以北宋晁补之词开头作“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因而得名。

由词中“风光又近春社”、“听快拂花梢,燕子营巢话,”以及“偶然买宅秦淮岸,殊觉胜于乡里”等句,以及词题中称“癸丑二月”,这首词可能作于移家的次年,即清世宗雍正十二年甲寅二月。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至清明之间,一般在农历二月。

初抵南京,作者的心情是很好的。但痛定思痛,反思自己在故乡的经历,还是感慨系之。

“少年时、青溪九曲,画船曾记游冶。”这两句回忆昔日到南京的经历。“少年”,实指青年时期,大约是他二十岁到二十六七岁这段时期。即从其嗣父吴霖起病故到其妻陶氏去世这段时期。青溪,发源南京城东北,原有九曲,晋时郗僧施尝泛舟青溪。每溪一曲,作诗一篇(今不传)。画船,装饰华丽之船,此处指妓女之船。游冶,指妓等追求声色、寻欢作乐之事。吴敬梓对自己在秦淮河追欢买笑的生活一直很眷恋,《减字木兰花》组词的第二首,曾有详尽的描写。

“绋缅维处闻箫管”以下几句仍写当时的冶游生活。绋(fú)缅(lí),一作绋缡,绋是大麻绳,是竹索,此处指系画船的绳缆。箫管,乐器。柳堤,栽满柳树之堤岸。梁武帝《子夜春歌》:“花坞蝶双飞,柳堤鸟百舌。”月榭,见庾信《哀江南赋》:“月榭风台,池平树古。”以上几句具体写冶游生活,他或乘画船游荡于九曲青溪之上,或听箫管于秦楼楚馆。“朝复夜”,日复一日,夜复一夜。这句与《减字木兰花》词中“昔年游冶,淮水钟山朝复夜”措辞完全相同。“费蜀锦吴绫,那惜缠头价”,说他为妓而挥霍金钱。蜀锦,蜀地岷江一带所产锦缎。吴绫,吴地尤其是杭州余姚一带所产的一种绫罗绸缎。缠头,古代歌舞艺人表演时以锦缠头,演毕,客以罗锦为赠,称缠头。后又用作赠送妓女财物的通称。杜甫《即事》诗云:“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吴敬梓早年在妓女身上耗资巨大,这在他自己的诗词及友人的诗文中均有反映。如其《减字木兰花》曰:“金尽床头,壮士逢人面带羞。”其堂兄吴檠《为敏轩三十初度作》:“秃衿醉拥妖童卧,泥沙一掷金一担。老子于此兴不浅,往往缠头脱两骖。”其朋友金两铭《和吴檠作》诗亦说他:“迩来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酣。老伶小蛮共卧起,放达不羁如痴憨。”以上回忆的是自己青年时期放荡不羁的生活。

“臣之壮也”以下几句与前文相比较。青年时期冶游放浪,挥霍无度,导致家产败落,经济困窘。壮年时期过着贫困凄苦的生活。这里已暗含愧悔之意。“臣之壮也”语本《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对郑文公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似落魄相如”,指司马相如未受汉武帝知遇前,流落在临邛道上,身着犊鼻裈,当垆卖酒、落魄潦倒之事。吴敬梓常以司马相如自比,在《移家赋》一文中,几乎用尽了正史和野史、笔记中关于司马相如的典故。“穷居仲蔚”,用东汉张仲蔚事。张系扶风人,少与同郡魏景卿隐身不仕。明天官,学问弘博,尝好为诗赋,所居蓬蒿没人。原先位于全椒县城边,探花第旧居的房屋田地都卖尽,自己只能象张仲蔚那样守着蓬居。以上几句写家道中落以后的生活景况。

词的下阕写移家南京的经过及心理感受。“江南好”,为白居易《忆江南》词成句,用作换头,有总领下文的作用。“未免闲情沾惹”。这句语意较含混,似乎他是追求象陶渊明的隐居闲情才迁家南京的(陶渊明有《闲情赋》),沾惹有贪恋意。宋王禹偁《岁暮感怀》:“文章气概成何事?沾惹虚名误此身。”但却也难怪作者,移家南京的原因是只言片语说不清的。他确实为了躲避纷繁复杂的人事困扰才离开故乡的。在下一首《买陂塘》中,作者亦云:“身将隐矣,召阮籍嵇康,披襟箕踞,把酒共沉醉。”

“风光又近春社”句,交代时令。春社本祭祀土地,以祈丰收。《礼·明堂位》:“是故夏内、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春社在春分至清明之间,一般在农历二月中下旬。“茶铛药碓残书卷,移趁半江潮下。”以上几句似均回顾移家的情景。移家的时间是农历二月春社前,移家时已几乎一无所有,只有茶铛、药碓,残书卷,趁着滁河涨水,顺流而下,来到南京。这几句写出移家时清寒之状。

“无广厦”以下几句,写移家南京后的情况。广厦,乃大屋。《韩诗外传》:“天下居广厦之下,帷帐之内,旃茵之上。”“无广厦”不仅道出他移家南京后的住房窄小,实际也道出了他经济的窘境。“听快拂花梢,燕子营巢话。”前句语本宋史达祖的名作《双双燕》:“飘然快拂花梢”句。后句出自唐元稹《华岳寺》诗:“双燕营巢始西别,百花成子又西还。”事关燕子与秦淮河,人们不难联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著名的《金陵五题·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这秦淮燕子又飞入这“无广厦”的寒士之家。

“香销烛她”句,似写眼前之景。香销,香尽。灺(xiè),灯烛灰烬。“看丁字帘边,团团寒玉又向板桥挂。”丁字帘乃地名,在秦淮河利涉桥畔,明清时为妓女聚居之所。寒玉,指月。唐·李贺《江南弄》:“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当香灭烛尽以后,却见丁字帘边,秦淮河上空,升起一轮明月。板桥,清时有白板桥、红板桥。吴敬梓诗词赋中所言板桥大都是白板桥。它在秦淮河上,位于桃叶渡边。

这首词以少年时期及壮年时期以及移家南京三个阶段的生活相对照。这三个阶段,前后十年,是作者走过的艰难的历程,也是作者思想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这里有对往事的追悔和伤感,有对家道中落后艰难生活的深长喟叹,有对移家南京后与朋友欢聚的欢欣。显然,其侧重点是写移家之后,因而较之他的前一阶段词作(如《减字木兰花》),格调要高亢一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