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士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士


湖州鲁府自招赘蘧公孙后,本来倒也十分美满,但没几天鲁小姐就发现,新郎其实于举业“不甚在行”,并不能“不日就是少年进士”,这岂不是误了自己的终身!于是,鲁小姐终日愁眉不展,鲁编修亦自恨所识匪人,暗自发闷。

春节过后,蘧公孙应邀到娄府吃酒,恰巧邹吉甫亦来府中拜年,这才重新提起杨执中之事,邹吉甫知道杨“名士”不会躲着不见,自高其名,乃自荐前去说合,让他来拜二娄。二娄明白原委,仍提出由自己主动上门相访,亦显尊贤之意。邹吉甫乃先期赶回,帮助杨执中准备,以迎接娄府公子。二娄和蘧公孙来到杨家,坐谈一晚,临别时邀杨名士到相府盘桓数日。

蘧公孙刚同二娄回到相府,立即被鲁家叫回。原来鲁编修见女婿不能“接进士的香”,要娶如君生儿子又被夫人劝阻,着了重气,因而中风。蘧公孙陪侍数日,寂寞不过,偷空到娄府,见杨执中已来相府,正在吹嘘他的一个朋友有“经天纬地之才,空古绝今之学”,建议二娄亦将其招致门下。

本回情节继上回续写蘧公孙与鲁氏父女故事,并于矛盾对立中揭示人物性格心性之差别。鲁编修本为世家旧族后代,自己又由科举出身,于八股举业中捞得不少好处,说不定凭此还钻谋过肥美的差事,故此奉八股科举为神圣,既歌颂而且还欲传之万千代,以图后世功名富贵绵绵无绝期。可惜他只生了个女儿,眼看八股事业后继无人,编修公引以为自豪的家传秘法不能继续发扬光大。只好将把女儿当作儿子,请先生开蒙、讲书、读文章,虽明知女儿无论学得多好也无济于事,但他毕竟于女儿做出的“理真法老、花团锦族”的文章中感到了欣慰,故而他再三叹道:“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了来了!”从女儿的八股学问中他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和价值,鲁小姐的八股水平便是编修公事业未竟之后唯一的精神寄托。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只能关在闺房内的鲁小姐比一般的少年书生更容易迅速提高自己的八股学问,这不仅是因为家里放着鲁编修“恁个好先生”,这个先生又盼状元心切,女儿家不在外面走,不受其它思想干扰,不会产生当少年名士的念头,当然学起来就更快了。如此造就成了一个女八股迷,与历史上任何女诗人、女词人比,毫不逊色,而且还有心超越前贤,雅事重做,想出“制义难新郎”的绝招。

本来,鲁小姐是用不着此绝招的,以编修公之为人和鲁小姐对他的了解和信任,她是丝毫不怀疑公孙这位佳婿的举业水平的,更何况见公孙门户相当,人物已是十分,更坚信父亲的选择不会错,料想公孙不日就是少年进士。正因为此,当公孙对闺房里的满架文章全不在意时,她总是拼命往好处想,或认为“这些自然是他烂熟于胸中的了”,或疑惑“他因新婚燕尔,正贪欢笑,还理会不到这事上”。但渐渐地小姐觉得有些不对了,因为公孙不看文章还可有种种解释,但他却正儿八经拿诗回来读,并让小姐陪他并坐同看,小姐苦思了一夜,这才想出以“身修而后家齐”为题的文章去考一考蘧公孙。

就蘧公孙而言,他本是官宦世家的独子独孙,蘧祐说是“自小娇养惯了”,“老夫姑息的紧”,所以养成了骄子牌气,又怕吃苦,没有鲁小姐扎扎实实背熟三千余篇文章的真正做学问精神,却学会了走抄录别人东西成名成家的终南捷经。成名之后,向来又有一批无耻之徒仰慕奉承他为少年名士,到处又有如娄表叔这样的有名望公子的赞赏。在种种荣誉的陷阱里,又由于其少年心性,偏于轻浮,故而极爱虚荣而自高自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便导致了与鲁氏父女正面冲突的早日到来。

首先,他对鲁小姐闺房内满是文章根本就没注意,既没觉奇怪,也没考虑为什么,时刻只沉浸在自我意识的膨胀中。对鲁小姐勉强与他同看诗的不满怨望情绪竟毫无体察,只顾自己灯下吟哦。其次,在强拉小姐看诗的第二天早上,小姐送题目给他做,出的不是诗题而是八股题,对此他也没有丝毫警觉。虽然小姐让丫环采苹说是鲁老爷出的题,但采苹却如实告诉公孙是小姐要请教一篇文章,可公孙却完全忽略了小姐为什么要出文章题目给他做。再次,小姐出的八股题目叫做“身修而后家齐”,短短六字,包涵无限。因为她自己虽然才高八斗,可中几十个进士、状元回来,但却毫无用武之地。身修者,要公孙修也,而且就是要凭文章来修。唯有公孙修身中进士,才能齐家,为小姐讨封诰,可见小姐这题目出得语含针砭,期望无限。讵料蘧公孙却断然回绝,无疑使小姐顿失希望。更令人气愤的是,假使公孙虽然文章未臻佳境,但如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寒窗苦读,那么凭小姐之才学苦心调教,再借助泰山之力,未尝不能晚一点中进士,鲁小姐也不会如此伤心,但公孙却不仅“于此事不甚在行”,且不耐烦做这种俗事,压根儿就鄙视小姐的这种追求,以“诌几句诗”为正经雅事。这就完全断绝了小姐的希望之路,怎能不让她愁眉泪眼。

当然,对此事最气恼的是鲁编修。由于他一时误察,不但误了女儿的终身,也使自己半生辛劳付之流水。本来他向女儿灌输八股理论,培养女儿成八股文大家,也并非想靠女儿去给他中几十个进士、状元回来支撑门户,只是由于满腹“才华”无从发泄,特借女儿以显露而已,至于要再振家声,毕竟还要靠女婿。他要招赘公孙在家,也并非完全是由于仅此一女,舍不得远离膝下,还有时常调教督促女婿早成进士光大门户之意。而今听说蘧公孙举业无成,他也“忍不住”“出了两个题请教公孙”。果然女儿不愧是自己的嫡派传人,看得一点不差,公孙的文章真的“不是正经文字”。这倒让编修公有苦说不出:自己看人走了眼,只能将气恼闷在心里,慢慢郁积。

至此,鲁氏父女和蘧公孙举业与反举业、做俗事与做雅事的冲突已一触即发,情节发展到关键时刻,但作者却突然捺下,将滔滔激流压抑为汹涌暗流,笔锋一转,重新拾起弃掷已久的杨执中这条线索,另辟蹊径。因作者前此在描绘二次访杨的时候,曾一再点明节令,从“秋末冬初”霜风凄紧到“十二月初八”公孙婚事,又看看过了残冬,蘧公孙回家拜年返回,即被二娄弟兄请去吃春酒。这时邹吉甫也来拜年,这才重新勾起二娄心事。因为相府公子心性毕竟不是那么真正的执着于求贤若渴,也没有战国四公子那种迫切的现实需要。他俩本即因一时好奇,兴致所至,又百无聊赖,才去寻求新鲜刺激,模仿古代贤公子的作为以填补空虚和寂寞,几件事一乱,马上就“把那杨执中的话丢在九霄云外”。只有等当初推荐杨执中的邹吉甫到来,方才“忽然想起”。至此,二娄访杨的兴致已大不如前,且邹吉甫又解释说杨执中不是那种“装身分故意躲着不见”的高士,而是“听得二位少老爷访他,巴不得连夜来会”的势利之徒,虽然邹吉甫此语一来解释杨执中没来是因不知是二娄救了他,二来表示杨执中是“忠厚不过的人”,极肯与人相与,不会拿架子的,对杨名士作的是实事求是的评价,误会解除,真相显露,杨名士在二娄心目中无疑也大大掉了价。所以二娄虽然还坚持自己去拜访杨执中,但已不那么心热性急,而且留着邹吉甫过了灯节以后方才一起下乡。

与满怀兴趣却屡访不遇不同,二娄对访杨兴致不高,作者对曲折情节的安排也就失去兴趣,所以二娄带着蘧公孙顺顺当当就来到了杨家。在邹吉甫的联系和安排下,此次聚会极为成功,杨执中既有了物质上的准备(邹吉甫带来的鸡、肉、酒、饭),又有了精神上的准备,所以见到二娄后举止大方,谈吐得体,既无受宠若惊之感,也无故作高人之态,显得不卑不亢,恬静高雅。其书房亦布置得清新别致,伴着满庭月色,数枝梅花,更让两公子留连不忍遽别,对杨名士之高人风度也就再为钦敬,故而相约作平原十日之饮。

访杨故事至此一气呵成,情节立即转移到鲁府。蘧公孙刚陪二娄访杨归来,娄府看门的就说:“鲁大老爷有要紧事,请蘧少爷回去,来过三次人了。”这是风波突起,因为蘧公孙和鲁氏父女的矛盾正不断激化,而鲁编修突然有如此急事,真令人担忧不知会发生什么。蘧公孙也慌忙回去,先找自己的保护神鲁夫人。原来是编修公自恨找错了女婿,因而要娶如君生儿子接进士的香,夫人却以年龄为由不许,故此着了重气,跌了一交就半身麻木,口眼歪斜。鲁小姐在旁泪眼汪汪,只是叹气,虽无一句怨言责备,但公孙却明白这责任应完全由自己来负。这次斗争的结果是公孙增加了相当的精神压力,但并未立即转变立场,仍然继续做着名士梦,更何况他刚从名士府回来,因此在鲁编修身边陪伴了十几天以后,他马上抽空(乘编修公午睡)就溜到娄府去沐浴名士氛围。果然杨执中已经来了,正大肆胡吹“处则不失为真儒,出则可以为王佐”的朋友,新名士的引出又将情节再一次向前推进,从而为权勿用故事、莺脰湖名士大会提供了准备。

从总体上看,此回情节一开始便突出介绍鲁小姐的才情和所受乃父的教导,从而使她与名士丈夫的冲突成为不可避免。所以新婚燕尔,小夫妻即啾啾唧唧,时常龃龉。同时矛盾双方又加入了新的力量,鲁编修当然是站在女儿一边,而鲁夫人则因不愿丈夫娶如君,所以借口女婿“人物已是十分”,又门当户对“两家鼎盛”,“疼爱这女婿如同心头一块肉”。正当双方冲突加剧,情节发展至为紧迫之时,作者却宕开一笔,借邹吉甫的出场回溯勾联杨执中故事。访杨故事告一段落,马上将鲁家内部矛盾冲突升级,编修公借口女婿不做举业要娶如君,而丈母既疼女婿又不肯娶如君,这表面看来是前文小夫妻间冲突的继续,其实是蕴藏已久的老夫妻矛盾的重新发作。编修公病情稍为好转,蘧公孙马上闲不住,又跑到娄府,于是续写杨执中故事并逗引权勿用出场。前后情节,极尽起承转合、疏密相间之妙,如此结构,足见匠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