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马二盘缠已尽,困守杭州,百无聊赖之中来到丁仙祠,便想求签问卦。谁知一个神仙模样的人突然叫住他,且这个人开口即叫“马二先生”,而马二根本不认识他,所以马二益发疑惑是遇上活神仙了。这神道便是洪憨仙。

马二跟随憨仙来到其寓所,留着吃了饭。闲谈之中,马二流露出想找发财机会的意思,洪憨仙马上拿出几块黑煤给他,让他回去试试。马二拿回去一试,竟炼成一锭银块,心中大喜,更佩服憨仙的仙家妙用。几天以后,憨仙约马二晤面,提出要结为中表弟兄,马二欣然从命,并答应为洪憨仙与胡三公子的炼银之事做居间之人。胡三见有马二作保,极其信任,约定日子交银开炉,不料神仙却生了病,变成死神仙。马二在得知洪憨仙原想利用他骗取胡三银两后,仍出银为其料理丧事。

葬完神仙,马纯上又遇到了拆字少年匡超人。马二见他勤学且有孝思,便极力相帮,赠其银两、衣服、书籍,并指点其文章作法,谆谆教导匡超人以做举业显亲扬名。匡超人在马二的帮助下,方得回乡探望生病的父亲。

本回情节集中写马纯上遇仙和遇匡超人,并在了结马二后转入匡超人故事。与马纯上和蘧公孙的交往相比较,马纯上救助死神仙和匡超人的事迹更令人钦佩。因为他与蘧公孙毕竟交往密切,而死神仙活着时却是想利用他骗人才给他些许好处,匡超人则是偶然相逢的毫不相干之人。马纯上却一如既往,慷慨大方地料理神仙后事,资助匡超人回乡,从整体上看,这两个片断更强烈地张扬了马纯上性格中善良的一面,渲染了他古道热肠之出于真诚和难能可贵。

马二与憨仙交往首先暴露的还是他书呆气。洪憨仙要骗他,还没开始施展骗术,只是叫了他一声“马二先生”,他立刻从这人“飘飘有神仙之表”认定此人像个神仙,甚而至于洪憨仙领他走了一条到伍相国祠的捷径,他也疑惑恐是神仙的缩地腾云之法。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先入之见,所以他才很容易地走进了洪憨仙的圈套。

洪憨仙以满身仙风道骨征服了马纯上,偏又能一口道出马二之姓名,难怪马二直接把他当作了神仙。但这还仅仅是序幕,洪憨仙抓住马二因不知底细而产生的崇敬心理,趁热打铁,邀请马二到神仙寓所谈谈。洪憨仙的住处,不但豪华,还有四个打扮时鲜整齐的长随,更重要的是有一张匹纸、二十八字大字:“南渡年来此间游,而今不比旧风流。湖光山色浑无赖,挥手清吟过十洲。”这首七言绝句绝对有仙家气派,以至于马二再也不怀疑憨仙,认为“定是个神仙无疑”。如果这首诗还打不动马二的话,憨仙还有准备,拿出一个手卷,全是南渡时与当事唱和之诗。马二虽然觉得“图书新鲜”,但并没觉察到那时似乎不应有抚台、藩台之称。因为《纲鉴》上也许没讲,而马二读《纲鉴》也只是看过而已。虽然马二并未像鲁编修那样,对着诗就要愁着眉,但马二对诗同样并不欣赏,曾再三告诫蘧公孙做文章绝不可带词赋气,只是神仙之作则又当别论,因为神仙并不靠文章来谋取功名行道的,所以也就“着实的赞了一回”。

以马二之见识和阅历,他应该疑惑为什么素不相识的神仙突然会垂青于他,但既然认定了憨仙为真仙,他也就忽略了这类疑惑,更何况此时马二也确实需要神仙指点迷津,走出低谷,所以憨仙稍作提问,他马上直言相靠,并承认被憨仙点破了要想发财的心事。在此心情下,憨仙再设置诱饵,他就照吞不误了。

憨仙对马二的迷惑,关键在于出奇制胜。马二在丁仙祠求签,这时对神仙正应该充满崇敬之心,信仰之情。从书店中洪憨仙已得知其姓名,从只吃得起几十文的食物看亦可知其处境困窘,所以洪憨仙抓住时机,在其倒身正要跪拜之时,叫出其姓氏,点破其心事。如此神术,非神仙而谁能?但憨仙并不以此为满足,带马二到下处,自称三百多岁,又饷以饭食,以结其欢,还答应先让马二发个小财,诱之以利。这就是让马二拿了几块黑煤,回去炼制。经过一番亲身试验,马二对黑煤可炼成银子就坚信不疑了。当然,这银子是憨仙故意送他的,且在送之前还故弄玄虚,沉吟一会后方说:“也罢,我如今将些须物件送与先生,你拿到下处去试一试。如果有效验,再来向我取讨;如不相干,别作商议。”似乎他自己对此还没十分把握,虽然他胸有成竹,这黑煤其实就是银子,但这话要由马二自己来证实,他也不说炼了就成银子,只是说:“看成些什么东西。”

马二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实用主义者,遇到了神仙,却不想求仙学道,只想发财。看到憨仙给他的黑煤竟炼成了银子,真是喜出望外,但他毕竟补廪二十四年了,知道连举人、进士都有假的,这银子怎能一定就真?所以拿到钱店去鉴定,竟然是十足的纹银,且肯换钱给他,他这才到憨仙处道谢,称赞仙家妙用。憨仙见马二上钩,就不肯食言,这回有把握了,竟又取了许多,让马二回去慢慢炼制。这下可忙坏了马二,在下处架起高炉,大炼银子,苦干六七天,就得了八、九十两银子,马二虽苦犹甜,欢喜无限。

正当马二沉醉在发小财的喜悦和对神仙妙术的感激之中时,憨仙也算好日子,估计马二已全得了银子,便请马二去说话,开始正式实施自己的诈骗计划。第一步便是要马二与他认作“中表弟兄”,原因是他的主顾胡三公子想拿万金来学他这烧银之法,但憨仙是神仙,来无影去无踪,这就需一个居间之人,如果憨仙有人间弟兄马二,这马二又是个鼎鼎大名的选家,那胡三也就可以放心了。本来马二见能和神仙攀上弟兄,虽成不了仙,却也可算半仙了,所以喜出望外,自然愿意的。但憨仙又怕马二不乐意,再次诱之以利,说十万银子炼成“银母”后,点铜、锡即成金,他这神仙自然用不着,却正可以给马二。

果然,胡三公子见神仙还有人间至戚选家马纯上,也就欢喜放心之极了。也难怪他动不动就给人骗,这么容易就相信仙家;偏偏他又有万贯家财,难怪神仙都打他的主意;他这人又愿者上钩、整日价思量金钱多多益善,这也是被骗之由。总之,胡三虽是出名的悭吝,这次却也豪奢了一回,设席请洪、马大食一餐,准备签订合同,交出万金,炼丹制药。

洪憨仙不愧是仙人妙算,眼看就要成为万金户,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钱没到手,自己竟然一命鸣呼。马二向憨仙的儿子、侄儿、女婿们(四个长随)一打听,方知连自己姓名、心事,也不是神仙未卜先知,而是自己泄露出来的。至于厚待自己,原也居心不良,即便如此,马二却并不记恨死神仙,相反却拿出银子来料理其后事,资助四个“长随”回乡,此事足见马二生性之淳厚。

马二与匡超人的相遇,纯属偶然,却也是以文章选本为缘。憨仙因马二看《三科程墨持运》而知其姓氏,马二却因匡超人看他新选的时文而对其发生兴趣。匡超人之出场,形象便不同一般:坐着拆字,却不招呼生意,只是看书,看的又是八股选本,幸运的是,马二正因书店人说其书不好卖而气馁,却见有拆字少年潜心其书,真有感激其慧眼识英雄、相赏于风尘之外的欣喜了。就凭这一点,马二也真觉得该有点表示才是,偏偏匡超人又乖觉灵活,见马二头戴方巾,马上端茶递座,极其殷勤,得知马二为站封面之名选家,更是改容相敬,慌忙作揖、跪下磕头,如此等等,均属后日势利之苗头。

不过,这时的匡超人虽善于察颜观色,乖觉势利,但本性尚未大坏。跟马纯上诉说家中苦情之时,禁不住泪如雨下,显得极其孝敬。马二问他想不想回乡、想不想读书上进时,他话还没说,眼泪就下来了,话也讲得极为恳切,充满着暗示和夸张。首先是强调没钱,肯定读书上进也没指望,能回家看父亲也不能够,所以早就想寻死;其次是马二问他回家需多少盘缠,他不肯作正面回答,再三表示自己艰苦艰苦,不需要多少盘缠。在马二留他吃饭住宿,指教了他文章作法之后,因还没提给他盘缠之事,他立即故作姿态要走。善良的马二根本就不知算计人为何物,真心诚意地表示要资助,他又假惺惺地表示只要一两银子就够了。马二却毫不犹豫地拿出十两银子和棉袄、鞋子送他,匡二大喜过望,马上磕头,拜马二为盟兄,以求“将来诸事还要照顾”。且不说马二对他有资助之恩、提拔之情,就是论年龄,匡二也应拜长他一倍的马二为师。但马二虽已驰名选坛,可惜仍是秀才,匡二自信将来名位决不在他之下,所以虽受马二教诲,却不愿拜其为师。不见匡二日后只拜知县为师却不承认县学教官为师么?

马二对匡超人的资助,除了怜其贫寒、重其勤学、敬其孝思之外,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因素。马二受八股科举之毒极深,整天沉醉于八股文的评点之中,于无味处寻有味,费尽心思去挖掘八股文章中的虚实反正、吞吐含蓄之法。他这种职业选择迫使他从内心中更崇信这朽烂的东西,如果他自己不信,他又哪来宣扬、研究的热情和动力呢?他迷信与科举有关的一切东西,文章、选本,理法、批语,举人、进士,做官、封诰,是他常挂在口头上的词语,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向公孙、匡二宣扬人生在世,当总以做举业为主。

正是基于这种心理,他才想尽办法扶持匡超人尽孝读书两不误,迫不及待地带匡二回自己寓所,出题目给他做。他对匡超人也充满信心,认为他“少年英敏”,即使时运不济,一个廪生也是可以挣得的,坚信日后会“宦途相见”。细细品味这些行为和语言,还可发现他对匡超人的种种关怀和嘱托中确实包含着对自己未竟事业的期望,企图在匡超人身上延续自己的生命精神,带有浓厚的自恋自怜情绪。

匡超人回乡路上遭遇抚院差人郑老爹这段情节,不仅再次显露了匡超人性格中势利乖巧的因素,更为他后来的第一次婚事埋下了伏笔。在船中,他一见郑老爹居中坐着,马上向他作揖。在船上又口口声声“老爹”叫个不停,巴结讨好之情溢于言表,此亦为其日后种种恶行之端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