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从杭州返回乐清老家,得知父亲之所以生病,乃是因阿叔强买住屋之事。为解决生计问题,他以马纯上所给银两做生意,杀猪做豆腐赚钱奉养双亲。空下来的时候,他又搜些西湖上的景致及各处听来的笑话,说给病父听,并设计出新办法让不能下床的病父能痛快地出恭。对哥哥匡大,他也能克尽悌道,谦让有加。更令人感动的是,每天伏侍匡太公睡了以后,他都要拿文章出来念,直到四鼓才睡。叔公来要房子,他也婉言相商,拖着不搬。遇到本村潘保正,匡二又以知分守礼、为人乖巧而讨得其欢心。后因本村失火,殃及匡家,匡家逃难后搬在路口租了半间屋住。匡二仍然白天做生意,晚上念文章。一天晚上,正念得高兴,知县李本瑛从此经过,听到有人深夜读书,十分感动,又因潘保正揄扬,李知县乃让匡超人去参加考试,提拔他为县案首,并资助其银两,为他跪求学道,匡超人因此得以跨进了功名富贵的门槛。
这段以匡超人为中心的情节,突出匡超人取得功名前的孝悌之情、勤劳苦读之景,展示了尚未蜕化变质的农村少年性格中善的一面,虽然这善中也包含着些许不善的因子。但这微弱的不善因素日后却因功名富贵的诱惑而不断膨胀,最终吞噬了善的部分,匡超人也就堕落成无恶不作的士林败类。本段对匡超人孝悌之道、勤劳苦读之景描绘得越逼真,就越反衬了他变质后灵魂的丑陋,也加强了对功名富贵侵蚀人心之鞭笞力量。
虽然马二在告别匡超人时谆谆嘱咐他要尽孝读书两不误,并给他足够的钱以保证他能做到这一点,但其主要心意还是希望匡二以举业为第一,“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虽然匡超人曾经表示只要能尽孝道就行了,读书上进是“不能的了”,但心里仍然希望能有钱读书上进。即使没有马二那一番诚恳而迂腐的说教,匡二也完全懂这番道理,而且懂得比马二更透彻,即使流落杭州,拆字为生,他也不忘读八股选本,这就是明证。他需要的仅仅是十两银子的援助而已,所以,对马二的任何诉诸肺腑、自以为大有益于匡二的说教,他都无动于衷,丝毫没流露出什么或感激或醒悟之情,只是当马二拿银子、拿东西给他,他才激动得两泪交流,因此也只愿意拜为盟兄,这又是明证。
有了银子,匡二完全可以实施自己养亲、读书两不误的计划了。养亲,是继续完成孝道的表现,匡二以孝思赢得马二敬重、资助,从中尝到了甜头,当然会继续发扬光大,以求取得更广泛的声誉效应。学道大人不就是说“士先器识而后辞章”么?可见有孝行孝迹传扬出来,定然会有好结果的。知县就是将匡超人“行孝的事,细细说了”,方才讨得学道大人的首肯,将匡二提拔为德清县学第一名入泮的。而李知县之所以能了解其孝行,主要就得力于潘保正的荐扬,说他如何穷苦,如何行孝。可见这事迹对匡超人命运的改变起了多大的作用。
当然,我们这样的分析并非指匡二养亲行孝完全是沽名钓誉之行为。虽然结果是因行孝而受人尊重,得人荐扬,被人提携,最终登上功名之路,但这行孝的动因却极为复杂。
匡超人家里显然是赤贫,父母年老多病,哥哥百无一能,住的房子已卖给人家,却没钱再去另租房子,整个家庭陷入经济崩溃的境地。在这种情势下匡超人的养亲行孝成为燃眉之急,他不得不立即以勤劳苦干以养家。
匡超人的孝顺之情其实也有一定的基础。他流落在杭州,得知父亲生病,与马二先生谈起来也是泪眼汪汪,说得马二着实惨然,这其中也流露了一定的孝思;回乡以后,见家里这般模样;父母过着如此穷苦的日子,不能不令他心下侧然,所以尽心尽力买些好菜孝敬父母。如此等等,均说明匡超人在未走上功名之道前,还是以孝道为重,并没有像后来那样置父母于脑后。
另外,匡超人的行孝不可否认也确实含有博取令誉的想法。他在马二、李知县面前,都曾一再强调自己家里的苦楚,以夸张自己行孝、读书之艰难。而他父亲匡太公临死前也说:“我看你在孝弟上用心,极是难得。却不可因后来的日子略过的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改变了小时的心事。”“用心”、“心事”云云,其实均有言外之意,即匡超人的孝悌并非出自天性自然,而是带有做作虚伪的成份,一旦目的达到,过得顺利些,就会改变这种“心事”的。
匡超人行孝却确有实绩。作者在将他与匡大的种种对比之中,显示出其勤劳能干、巧言花语之特色。在家庭经济日益拮据的情况下,匡大、匡二弟兄都想到要做小生意养家糊口,但匡大却只是挑个担子,装些零碎东西,到各处赶集,结果赚的钱连夫妻二人糊口都不够;匡二则杀猪、磨豆腐,旧时俗语说:“要得富,打铁、行船、做豆腐。”但匡超人做豆腐之外还杀猪卖肉,有此雄心和精力,匡二焉得不富!当然,这份辛苦也远非挑货郎担可比。就对父母之态度而言,匡大见家中日用益发艰难,马上分开另吃,自己夫妻年轻力壮,却不顾老父母饿以待毙,且责备老父带累他受气,为匡二接风买一只小鸡子也不肯让病父知道。匡二则不同,回来后买的猪蹄,煨好了先给父亲吃,剩下的方是母亲、哥哥和自己吃。哥哥请吃小鸡子,他也一定要先盛一碗给父母,然后弟兄俩喝酒。以兄弟间关系而言,匡大见了弟弟就发牢骚,诉说家中的苦楚,说什么爹爹“疼的是你”,一肚子不平;而匡超人则见到嫂子也作揖,见了哥哥又作揖下跪,礼数周到。从办事能力看,在处理房屋问题上,匡大不但不能帮助乃父说理,说的话也“道三不着两”,而且还听信人言,按原价写了吐退,并将银子零星花了。匡二则巧舌如簧,说得前来催房子的三房叔叔无话可说,只好答应让他们再住些日子,而且他每次来催,匡二总是软硬兼施,支吾过去。救火事件是匡二沉着冷静具体的表现,发现失火后,匡大只顾得上他那一副货郎担子,跌跌撞撞捧到门外,却也碎的碎了,断的断了,全然不顾病父、老母、弱妻,事后又吓得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匡二则是抢先用被子把病父背到空地上,再去引领嫂子,背着母亲,有条不紊地救出一家人,而且还将所有本钱都带在身上。正是在这种对比之中,匡超人的精明能干、能言善辩、为人乖巧才显得更为突出。
匡超人还有一桩突出的孝行是伏侍乃父出恭。匡太公因病不能下床,要大便时只得在床上垫布。匡二回来后,说这样出恭既不自在,母亲洗布又薰伤了胃气,他自己想办法,抱父亲横睡在床上,把他两条腿搁在自己两肩上,这样既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还免了母亲洗涤之劳,实在是难得的孝行。不管这孝行有多少成份出自天性自然,但毕竟难得而可嘉,这桩桩孝行正与后日之种种恶德形成强烈对比,作者对他堕落行为的批评谴责就显得更为强烈,而追究其原因,则功名富贵之害人就显得尤为明显。
尽孝之余读书是马二先生规定的原则,也是匡超人真正追求的目标。回到家的次日,卖完肉和豆腐,伏侍太公出过恭,到晚上他就开始拿文章出来读了。虽然马二所说“那害病的父亲,睡在床上,没有东西吃,果然听见你念文章的声气,他心花开了,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那里疼也不疼了”的话,并没能兑现,但匡超人的夜读倒也确实给匡太公带来了好处。匡太公以往夜里要出恭、喝茶,只有忍着到天明,而且整天睡,睡不着也无卿,而今有儿子陪着,自然也觉得轻松,连晚饭也可以放心多吃几口。
匡二之读书,有着明确而坚定的目标,那就是摆脱贫困,改换门庭,追求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所以回家第二天就开始读,而且持续不辍,甚至在三叔家准备来拆屋的晚上和遭回禄后租房子住,也不忘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超人如此苦功读书,终被知县李本瑛赏识,从而有机会晋身于诸生之列,功名富贵之梦逐渐如愿以偿。
匡二命运得以转折,与其说是得力于潘保正的荐举,倒不如说是得益于他自己的机灵乖觉。匡二正在和别人下棋,看到潘保正到来,马上立起身,既打招呼又作揖,做得极其自然。对潘保正问话和对太公的问候,他既婉转表示了自己回来后没上门拜访潘老爹的歉意,语含敬意,又代病父表达对保正挂念的感激之情,还“请老爹到舍下奉茶”,面面俱到,无懈可击。这番话出自一农村少年之口,自必令潘保正改容相待,所以尽管匡超人再三谦让,说只要做的这点小生意不折了本,可以养家活口就心满意足,但潘保正却一口认定:“这样事,那里是你做的?”
匡超人命运的真正改变,是在认识李本瑛之后,虽然他在与潘保正搭话之时,再三表示“那里想甚么富贵轮到我头上”,但这完全是违心之词,他一刻不停地苦读文章便是有力的证明。在失火之后,潘保正帮他租了大路口的半间屋子,他晚间仍然坚持读文章,这天晚上恰好李知县打此经过,听到他的读书声,顿生怜才之念,这才传保正来问。潘保正为了全面证实自己的预言(保正给匡二看相,说他不日有小灾,又有贵人星照命,运气一年好似一年,失火小灾已验),也就不遗余力地将匡二揄扬一番。第二天又带着知县的帖,喜孜孜飞跑到匡二家报喜,将县主要抬举他的话详细说了一遍。匡二虽然初看帖子吓了一跳,其实心里还是有底的,因为昨晚知县打这里过,他是完全知道的,且读书并“不曾住声”,说不定还较平时更为洪亮也未可知。以匡二平日之机灵乖巧,他大概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只是自己这一招竟然轻易奏效,未免令他吃惊之余,也喜出望外了。只有他那蠢哥哥匡大却不肯相信有此等便宜事。
李知县送帖子给匡超人是想让他去参加县考好照顾他。匡超人应邀赴考,果然就考了第一名。李本瑛又格外施恩,传进去细谈了一番,封了二两银子俸禄给他回去奉养父母。据《清朝文献通考》顺治二年定百官禄,正七品知县月俸是二十七两多,所以李本瑛拿二两银子给匡超人已很算不少了。本书中周进到薛家集坐馆,年俸是十二两,盖宽坐馆的束修是八两,此亦可见马二资助匡超人出手就是十两之大方和盼望匡二成才之热切。只是马二仅是一介腐儒,所以匡二回家只是约略提起:“亏遇着一个先生,他送了我十两银子。”并未见得有多感恩戴德;而李本瑛却为本县父母,所以匡二回家着实渲染,害得病父也跪在床上望空磕头谢恩。其实,要不是马二资助,难民匡二又何缘结识李本瑛!
但匡超人毕竟应该感激李知县,因为有他的抬举,所以连乡下这些眼界浅的邻居,也赶着来奉承匡二,就是原先不肯信的匡大,而今也转变立场,甚至在跟人吵架时也抬出弟弟匡二与县主老爷相与这张王牌来压人。当然,这些都是其次的,重要的是真心怜才的李本瑛不惜在学道大人面前下了一跪,极力保举匡二的德行,使匡二得以头戴方巾、得到招摇撞骗的资本。这大概也是李本瑛始料所不及的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