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老和尚在赴成都的路上,被贼头赵大要开脑下酒,幸遇卖酒的老妇人指点,让他去求一个打弹子的少年。此少年便是萧云仙,他早就想剪除赵大,只是打弹弓的手段方学到九分,尚无把握,所以仍在苦练,今见老和尚性命危在旦夕,只得立即答应前去救助,结果打瞎了赵大的双眼,背着老和尚逃出险地。

萧云仙救出老和尚后,在路边小酒店内休息时遇到郭孝子。原来王惠已死,郭孝子背其遗骸回故乡安葬。两人互道姓名后,结为知交,郭孝子鼓励萧云仙到疆场立功,不要做那种冒险捐躯的侠客勾当。萧云仙到家后不久,即有松潘卫战事发生,因统帅为萧昊轩的故交平少保,所以昊轩让云仙去投军。萧云仙在从军途中被也想投军的木耐打劫,他乘机收服木耐,做了自己亲随伴当。到了军中,平少保赏给萧云仙千总职衔。

在大破青枫城的战役中,萧云仙带着先锋部队出奇制胜,收复了城池。平少保大喜,收兵以后,就让萧云仙在青枫城修理城墙,抚恤善后。

本回借上回书中出现的老和尚、赵大等人引出萧云仙,并由萧云仙与郭孝子相遇了结王惠、郭力故事,而郭孝子劝萧云仙疆场立功则为后文萧云仙从军埋下伏笔。在边疆有事之际,萧云仙听从父命,远赴边疆,平生番闹事,收复青枫城,具体实现作者的礼乐兵农理想。

老和尚不幸而被贼头赵大遇上,命已不保,因为周围四十里地内都有赵大旧日的响马党羽,逃是逃不掉了,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萧云仙出场方显得扣人心弦。同时,如此严峻的形势也是对萧云仙的考验,他必须一击而中,消灭赵大,救出老和尚。为此,他虽然弹弓神技已有九分,却也不敢轻易下手,但老和尚既来求救,再延迟即有性命之忧。因而他一方面让老和尚及时回去,以防止赵大有所防备,就不易得手。安排妥当后,他满怀必胜信心和为民除害之念紧随老和尚来到赵大的巢穴,在恶和尚举起刀来正要下手之际,出其不意地突然袭击,两弹射瞎赵大双眼,背起老和尚就走,直到四十里之外,救老和尚脱离了赵大势力范围方才停下休息。从此事来看,萧云仙有勇有谋,谨慎果断,与乃父当年在山东道上自炫其技相比较,显得更为成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萧云仙在救了老和尚以后,却再三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且决不以此居功,而是直言相告:“我也不过要除这一害,并非有意救你。”如此叙写,其形象也就被描绘得极为光彩。

青枫城之战本是因生番与内地居民买卖不公而导致,如此只须好言相慰便可化干戈为玉帛,但边将好事,却派弓兵去护卫,这才导致激战频仍生灵涂炭,朝廷又派大兵“犁庭扫穴”,可见“好事贪功者”亦非少数。

萧云仙从军一节,是作者理想的进一步发展。自泰伯祠大祭之后,作者鼓吹的礼乐兵农理想便逐渐有了实践者。先是有行孝的郭孝子,收到南京这几位名士的接济、资助,行孝得以完成,接着萧云仙又以儒将身份从军,进而实现作者关于“兵”的理想,所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将帅亦须用读书人”之意。

萧云仙一到军中,便充分显示了他的将才。先是有总兵马大老爷出兵遭挫,兵败身死,其后又有两都督哀叹青枫城没有水草,无法打仗,只是这消息本是听来的,并无实据。萧云仙据书上记载说青枫城水草肥饶,却被两位都督斥为不可信。他们宁愿相信传闻也不信书本。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萧云仙只带五百人作为先锋开路。谁知就这五百人,竟一路杀过去,夺了椅儿山,渡过带子河,智攻青枫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先锋部队已过了河,中军策应的两都督方到了椅儿山,却又不敢过去,商议放炮让番子不敢出来,就算报捷。如此战将,竟在战事结束后,回任候升,也难免他们屡战屡败了,朝廷之赏罚不明,于此可见。

此回关于战事的描写,作者极力突出萧云仙的智勇双全,为攻打椅儿山、青枫城设计了种种计谋,如疑兵、突袭、声东击西、放火烧粮草扰乱军心等。后来修复青枫城经理善后事宜,更显出了萧云仙非同一般的才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