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平少保带着萧云仙等收复青枫城后,奉旨回京,留下萧云仙处理善后事宜,并负责修理城池。萧云仙在青枫城连住三、四年,修城门,盖衙署,召集流民居住垦荒,兴修水利,并率乡农设坛拜祭先农,栽柳种树。在百姓的日子有得过后,又请常州贡生沈大年教育当地孩子,让他们识字读书。所有这一切都成功后,报上文书去,谁料却被工部核减银七千五百余两,要在萧云仙名下“勒限严比归款”。萧云仙只得回家,适逢老父昊轩病重去世,他办完丧事,倾家荡产赔款,却还欠三百多两,幸遇新任知府乃平少保旧日手下,就替他“虚出”结状,让他到少保处,以后再来赔补。

萧云仙进京,也没有因功升赏,而是按例论俸推升守备,选在应天府江淮卫。赴南京途中,在广武卫地方遇到已任把总的木耐。木耐带他到阮公祠赏雪,萧云仙看到壁上武书题的《广武山怀古》,慨然泪下。到南京后便赶去拜访武书,进而与南京的几位贤人相识。在押运粮船到扬州时,又邂逅常州贡生沈大年。

沈大年是送女儿沈琼枝到宋为富家结亲的,谁料宋为富竟表示是要娶琼枝作妾。琼枝大胆乘轿到宋家,在大厅上大闹一场。沈大年到江都去告,知县收贿后将沈大年押回原籍,沈琼枝见事不妙,逃出宋府来到南京。

本回情节继续描写萧云仙故事,并由其押运粮船于扬州钞关码头邂逅沈大年而引出沈琼枝故事,进而将故事发生地重新移回南京。

萧云仙在青枫城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作者礼乐兵农理想的再次翻版。收复青枫城是兵,而在青枫城开荒兴修水利则是农。他先修复城池,然后出榜召集流民进城居住,城外的荒地就叫百姓开垦,而且还动支钱粮,雇用农夫,兴修水利,以确保水旱无虞。这些都是作者所接受的颜李学说影响的反映。颜元说将以七字富天下,即“垦荒均田兴水利”,李塨也说“沟洫开而灌溉兴,田必沃,稼必茂”。作者吴敬梓并没有亲身实践过这种理想,所以只能按书上的指点去安排萧云仙的活动。

在垦荒富民成功后,萧云仙又以礼来教化百姓。他骑着马,带着木耐,四出劝农。每到一处,宰牛杀马,传下号令,齐集百姓,修建坛场,立先农牌位,摆牛羊祭礼,让木耐赞礼,自己纱帽补服,在前面示范,率领众百姓,升香、奠酒、三献、八拜,然后又“望着北阙,山呼舞蹈,叩谢皇恩”,对百姓进行礼仪熏陶,向百姓灌输忠君思想。然后与民同乐,喝酒吃肉,痛饮流连。最后集体种树,桃、柳、杏遍及各条大道,完全是一种春光融融、其乐陶陶的和谐景象。在这儿,作者的理想得到了最充分的实现,并创造出一个世外桃源。作者这样描写到:

到次年春天,杨柳发了青,桃花、杏花都渐渐开了,萧云仙骑着马,带着木耐,出来游玩。见那绿树阴中,百姓家的小孩子,三五成群的牵着牛,也有倒骑在牛上的,也有横睡在牛背上的,在田旁沟里饮了水,从屋边慢慢转了过来。

这种情形,让人想到的是和平、安宁、恬静,要是永远保持这份原始美该多好。但萧云仙并不满足,要让青枫城永远繁荣发达,还必须让这儿的人读书上进、知书识理,所以萧云仙随即就向木耐说,要有个先生教这些好模好样的聪俊孩子便好,这才请来了常州贡生沈大年。

萧云仙请沈大年教书其实也是为实现作者的理想,颜李学说中在淡到教养问题时说要先预养以足民食,然后才能施教,萧云仙在“百姓们的日子有的过了”以后,也开始着手教孩子们读书明理,只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让沈大年教给孩子们的最终仍是破题、破承、起讲这些功名富贵的敲门砖,这是时代的局限,作者对此也无能为力。

作者满腔热情地赞美萧云仙的这一切作为,并以当地百姓的感激来渲染萧云仙的有功于地方、有补于朝廷。青枫城的“众百姓感激萧云仙的恩德”,在城外集资盖先农祠,将萧云仙与先农同列,供其长生禄位,另外还将其劝农的情景画在墙上做为纪念,而且月月朔望,家家男女,都到庙中焚香点烛跪拜。可见萧云仙的作为确实能为人民造福,广受民众欢迎。但如此功劳却不被论功行赏,反被朝廷核减银七千五百余两,这无疑是给作者的理想泼了一盆冷水。青枫城不是世外桃源,萧云仙也要食人间烟火,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落实到经济问题上,萧云仙破家也得赔,有谁欣赏萧云仙在青枫城的所作所为?当初鼓励他投军的父亲,见儿子有功受罚,虽满怀不平,却还得劝儿子不必气恼,平少保在萧云仙家产赎尽来京时,也只好慰劳了一番。对此等极不公平之现象,作者也只能感慨:“甘棠有荫,空留后人之思;飞将难封,徒博数奇之叹。”

萧云仙游广武山更是对自己遭遇不平的感叹。在赴江淮卫守备任时,他途经广武卫,巧遇在此任把总的木耐,因而到阮公祠游览,时值深冬,寒风凛冽,树木凋败,雪花飞舞,萧云仙在阮公祠内,目睹此景,读着武书《广武山怀古》的古风,遥想当年阮籍的困厄,联系自己眼前的遭遇,不禁悲从中来,凄然泪下,正因为是武书那首《广武山怀古》深深打动了他,所以到南京后,他首先就设法打听武书的住址,随即前去拜谒。他是由武书的诗触发了自己的思绪,决定要请南京的这些“贤人君子”(当时他眼中只有武书)作诗作文,替他记载自己的事迹,以图功迹不泯声名不朽。朝廷不封,他自己却不甘就如此埋没,这也是他一番苦心。当然,有虞育德、迟衡山、庄绍光、杜少卿这几位大名家、大手笔撰述一番,“各家文集里传留下去”,萧云仙定能“借以不朽”了。

萧云仙是在押运粮船赴淮途中,在扬州码头遇到沈大年的,如此接榫,极其自然。本来沈大年是送女儿去宋为富家成亲,只是沈大年也属衣冠中人物,却自己押着行李,无人迎娶,送女儿上门,这倒也令人惊讶。更奇怪的是,他们在宋府盐店内住下,伙计来说让“把新娘就抬到府里去”,本已称呼“新娘”了,他还是稀里糊涂,说什么“看来这等光景,竟不是把你当作正室了”。不知是沈大年故作糊涂还是本来就过于懵懂。偏偏在明白宋家不把女儿当作正室,还一本正经地问女儿这门亲事就得就不得,要女儿自己做主张。如此看来,他还是舍得女儿去宋家做小的。倒是沈琼枝更干脆,首先表明“为什么肯去伏低做小”?毫不犹豫表示要进宋府去斗一斗这位宋盐商,“看他怎模样待我”。沈大年果然就依着女儿,装饰打扮着把她送进了宋府。沈琼枝到宋府,见确实是待她做妾,真的大闹一场,骂得宋为富不敢出头。沈琼枝见宋为富避而不见,只得耐心住下,等父亲在外解决。谁知一连等了几天,却不见有丝毫动静,明白父亲早被押解回常州了,于是赶快离开宋府,前往南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