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汤大汤二正骂考官骂得兴头,却正好接到家人从贵州带来的家信,原来是父亲汤大人要他俩速赴镇署。兄弟二人回仪征收拾行李准备长行,恰巧杜少卿推荐仆人臧岐来听候使用,因为他一向在贵州做长随,所以让他陪两位公子赴贵州。盐商万雪斋也将两船盐相托,想请两位公子沿路照顾。不料两只船竟真的在路上被人将盐抢去,船上人到彭泽县去告,却被知县痛打一顿,赶了出来。

二汤公子赶到镇远府,正值生苗闹事,把内地生员冯君瑞捉去敲诈勒索,太守雷骥与总兵汤奏议事不合,一要安抚,一要剿灭。结果总督批示要围剿。于是汤奏带领人马,由臧岐引领,抄小路直杀向金狗洞,在野羊塘大胜苗兵,半夜苗酋来偷袭,又中汤镇台之计,被打得大败,苗酋只身逃脱。汤镇台大胜凯旋,不料雷太守却追问苗酋别庄燕和冯君瑞的下落,总督也来批文专要别庄燕、冯君瑞两名要犯。汤镇台正在为难之际,又是臧岐献策,先去摸清苗情,再利用苗酋企图乘正月十八龙神嫁妹之日报仇,将计就计,捉拿住了两名要犯。不料如此胜利却被朝廷看成是“率意轻进,糜费钱粮”,汤奏也被降三级调用。汤镇台叹息之余,只得收拾回家。

本回继续描写汤家父子故事,其中又以汤镇台为主。故事从汤公子赴贵州始,至父子三人回故乡止。二汤公子从仪征长途跋涉远赴贵州,为情节过渡到汤镇台的剿苗事迹,从而丰富作者礼乐兵农理想中“兵”的因素。

汤由汤实一回到家,汤六老爷就登门了,而且背后还带着另外一个人,只是他并不急着介绍此人,却先向大爷、二爷恭喜:“听见我们老爷出兵征剿苗子,把苗子平定了,明年朝廷必定开科,大爷、二爷一齐中了,我们老爷封了侯,那一品的荫袭,料想大爷、二爷也不稀罕,就求大爷赏了我,等我戴了纱帽,给细姑娘看看,也好叫他怕我三分!”这段话不但恭维大老爷能旗开得胜,加官进爵,而且避开了二汤今年没中的尴尬,这份凑趣的本领看样子颇有几分高明,真是越来越精于此道了。

跟着汤六一起来的便是臧岐,杜少卿推荐他的书信上不但说他为人妥贴,而且说他久在贵州做长随,贵州的山僻小路他都认得,这就为后文臧岐为剿苗而建奇功埋下了伏笔。至于万雪斋的盐船也想随公子一道走,则是显示了当时的官、商、绅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中国古代一向重农抑商,而且是官本位,所以盐商虽很有钱,但绝大多数都无权势,需要依赖官府乡绅。如万雪斋便要想办法请盐运使荀玫给他写匾额楹联,宋为富在与沈大年打官司时便要以银钱收买江都知县,天长县汪盐商千方百计想请杜少卿到家陪知县,这里万雪斋又请求汤公子们照顾盐船。做官的在捞到好处时,便会偏向盐商,江都知县、德清知县、五河知县之流都是这类人物,甚至官绅还会与商人相勾结,如扬州桃源旗领的本钱便是天长杜府的。但如果官绅与商人发生冲突,那吃亏的必定是商,湖州娄三公子一张帖子,德清县知县马上就放了杨执中,彭泽县的知县胆敢毫不留情地打万雪斋家押船的朝奉和舵工,坚决不承认自己治下有盗贼。另外,乡绅们基本上对商人是瞧不起的,杜少卿、虞华轩等人不必说,即连汤由汤大爷也不很喜欢盐商,万雪斋将盐船托他照应,他不置可否,盐船被抢,他们弟兄俩是证人,却懒得帮忙,而是让船工们去找地方官,万盐商家人被打来求救,他俩虽答应帮着去说情,却只派臧岐拿帖子去对知县说是万家家人自不小心,让知县放回众人,并不肯做证说是被抢,他们并不愿为盐商而开罪于官府。

二汤到达镇台衙门后暂时没再登台表演,因为这里气氛已极其紧张。就征苗一事而言,雷太守主张尽量不兴师动众,这本为上策,因为他毕竟熟知苗情,但汤镇台却以“关系朝廷体统”为辞,力主清剿,这也是武将习性,养兵千日,不用岂不可惜,更何况他们武将,也唯有打胜仗方能显其功绩,升其官爵。雷太守是文职,所以说话委婉含蓄,极有分寸,汤镇台却是武弁,因而说话率直鲁莽,措词不当,这才导致雷太守心中怀恨,处处作梗。

征剿苗子的建议最终得到了总督的首肯,表面上是总镇胜了,但这却给汤奏埋下了祸根,因为这使雷太守更加恼恨他,同时也逼使他走上绝境,只能胜不能败。事已至此,汤奏心里也很紧张,接到出兵的通知,他马上把府里的兵房书办关到自己书房里,拿出一个大元宝,买他一个字,让他把总督批示的“带领兵马”改成“多带兵马”。看来汤奏这次是下定必胜的决心了,宁可冒险偷偷私改文书,也要确保兵力充足,一举得胜。

从书中描写来看,汤总镇也并非有勇无谋的一介武夫。他利用除夕苗子过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且兵分三路,一路断其后路,另一路遏其前锋,自己则带领大军直捣逆苗巢穴。在进军途中,他又充分利用臧岐山形精熟的长处,带领大军从小路穿到苗洞背后。于是大军从天而降,直杀得苗兵溃不成军,惨败而逃。当晚,其余将领都来贺捷,他却预料到逃走的苗酋定会前来劫营报仇,于是定计设伏,果然又大打了一次胜仗,只逃了苗酋和冯君瑞等人。但如此战果,雷太守却一语击中要害,因为苗酋别庄燕、冯君瑞两名要犯并无着落。雷太守毕竟是老科目出身,问题提得极为锐利,却以委婉商量的口气说出来,而总督的批示则是措辞坚硬,定要那两名主犯。这下可让汤总镇为难了,因为苗洞众多,生苗蛮横,何处能搜到苗酋呢?在这关键时刻,臧岐再次立功,他孤身打探了八九日,终于找到了别庄燕和冯君瑞的藏身之处,更为重要的是他打听到苗酋想利用正月十八铁溪里龙神嫁妹子时,扮作鬼怪来总兵衙门报仇。这就为汤镇台将计就计捉拿要犯提供了可能,否则,不但捉不到要犯,恐怕连总兵府都要被洗劫一空。

贼头别庄燕和冯君端虽说都捉到了,但并没能改变汤镇台不利的处境。捉拿贼酋,维持了朝廷体统,但朝廷颁旨,闭口不提汤镇台的功绩,却说他率意轻进,糜费钱粮,因而把他“降三级调用,以为好事贪功者戒”。汤镇台落此结果,那屡建奇功的臧岐不用说更是被埋没,默默无闻了,如此下场,实令人寒心。

本书虽说是纪儒林的外史,但也描写了不少杀伐争斗之事,早先有萧昊轩于山东道上遇贼盗赵大等响马,后来萧云仙也兴兵大战于青枫城,本回中彭泽县有盗贼,汤镇台又为剿苗而大动干戈,这些均是太平盛世中的不太平之事。因为彭泽县抢盐的恐怕还是由于生活所迫。青枫城的苗子也是因待遇不公,不屈而闹事。本回中的苗子本也不想与朝廷为敌定要开仗,若按雷太守的意见好言相慰,未必就要大肆杀戮。从几次结果来看,除彭泽县盗盐的因无风无影故而逃脱外,青枫城的苗子是被萧云仙等“如砍瓜切菜,尽数都砍死了”,汤镇台镇压别庄燕时,连“败残的苗子”都尽行杀了。如此等等,也显示了作者维护“朝廷体统”的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