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

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


万青云被方知县从秦中书家酒席上一条链子锁去,各人互相埋怨,不知如何是好,倒是凤四老爹拿主张,派家人去打听到底为何事。不料家人回来说连县尊也不明白万青云犯事的始末,只是牌票上写万青云是台州府已革生员,受总兵苗而秀之案牵连,故而缉获。凤四老爹因而亲自去查问,谁料连万青云自己也说不清楚。凤四老爹决心陪他到浙江去审明白了再回来,恰巧知县也是浙江人,想照顾他,就在签批上标明万青云为保举中书,以免其受刑。万青云这才对凤四老爹露底,说是总兵的参案倒不要紧,本可脱身,但假官的官司却打不起。原来他只是秀才,并非中书,方知县本想帮他,不料却给他露了馅。凤四老爹这才明白底细。他精心策划,迫使高翰林、秦中书、施御史等人出钱出力为万青云补办保举中书职衔。安排妥当之后,凤四老爹方才陪同万青云一起去浙江打官司。

本回情节正式描写凤四老爹,借他主动为万里案件奔波而显示其侠骨义胆和豪爽能干。在与高翰林、秦中书、施御史等人的形象对比中,高尚的更显高尚,卑污的更觉卑污,此为一石二鸟之手法。

万青云之被抓,突如其来,情节陡起波澜。高翰林等众人面面相觑,彼此埋怨,这也是平日只知八股功名全无经济学问,遇事只得袖手、临难唯有缩头,事后却又大发议论的无能儒士的通病。所以凤四老爹只是冷笑,并且直言:“我笑诸位老先生好笑。”可是“诸位老先生”却不生气,这倒也难得,这并非因为他们突然宽洪大度,而是此时有求于凤四老爹。

但万青云的案子却极为特殊,首先因为台州府发来的牌票没写清楚,不说犯有何罪,只说与台州总兵案有牵连。其次是因万青云本人在说谎,因为他说自己是中书,事实上他只是秀才,而且牌票上说他已被革了。假使他承认此案为真,那他就不是中书,而是已革生员,就要当众出丑;假使他坚决不承认此案,但关文上又明白写着他的年岁、相貌,且他确实与苗总兵有过一面之交,也确实写过诗文吹捧苗总兵,所以他只得含糊,企图回浙江后再换去官服,这样在南京就可体面退场,到浙江又可混赖过苗总兵之案,因为他有把握:“我同苗总兵系一面之交,又不曾有甚过赃犯法的事,量情不得大输。只要那里不晓得假官一节,也就罢了。”出于这种考虑,他不但在江宁知县面前“说不明白”,就是在前来探望、帮忙的凤四老爹面前也表示“自己也不晓得”。

假使江宁知县不是看在同乡面上想照顾万青云,万青云也未必肯将实情告诉凤四老爹,一直到了签批准备押解万青云回浙江时,江宁知县方才想起牌票上讲万青云是已革生员,而眼前此人却头戴纱帽,身穿七品补服,就仔细询问他到底是官还是生员。万青云此时官服在身,当然不能说是生员,因而一口咬定是官。方知县倒也念同乡之情,担心他回去后,地方官以为是已革生员,就可动刑严讯,而是官则不能上刑,因此特意在批文上注明万青云为中书。在这种情况下,凤四老爹再次摒开众人,单刀直入间他:“万先生,你的这件事不妨实实的对我说,就有天大的事,我也可以帮衬你;说含糊话,那就罢了。”现在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官司非输不可,而凤四老爹又是如此讲义气,敢于担当,说不定真能帮上忙,念及于此,万青云这才以实言相告,和盘托出自己假冒中书的真相。

由此看来,万青云其人确实不凡,其工于心计,城府深沉真无人可比,也反衬高翰林当初介绍他“最有用”、“十分大才”,连扬州盐务诸公都不敢轻慢他,此言确有一定道理。只是如此之大才却屡困场屋,没能像高翰林那样青云得志。二十年后,高是翰林乡绅,他却仍是“穷得淌屎”的老秀才。在这种情况下,万青云既不甘心于象倪霜峰那样改学手艺谋生,穷得卖儿卖女,又不愿意象牛布衣那样依人作幕、四外流浪、客死他乡,所以别出心裁,冒充中书,以能在势利社会中讨得残羹冷炙。“只因家下日计艰难,没奈何出来走走。要说是个秀才,只好喝风屙烟;说是个中书,那些商家同乡绅财主们才肯有些照应。”这固然暴露了他品格卑污,但这也是情势所迫。

凤四老爹在得知实情后,倒不象先前那样着急,立即有了主意,这也回应了他“就有天大的事,我也可以帮衬你”的承诺。也幸亏万青云常年在外走动,眼中识人:“我看老爹这个举动,自是个豪杰,真人面前我也不说假话了。”

凤四老爹定的计就是让万青云的中书弄假成真,变成真中书回去,自己帮助万青云打赢官司。但关键就是假的如何能成为真的。凤四老爹首先就拿胆小有钱的秦中书开刀,因为他胆小,所以就拿“钦案官司”吓他,逼得他反过来求自己出主意;因为他有钱,所以就把这出钱的差事摊到他头上,而且他出得起。他最直接的办法一是将万青云的官司紧紧与秦中书相关连,因为是自秦府上拿去的假官,所以凤四强调“假官就输,真官就不输”、“他的官司不输,你的身家不破”;第二步就是提出这笔银子就算万青云借秦中书的,等以后万青云补了缺再“一五一十算还了你”。因为秦中书虽有钱却小气,而万青云本来与他并没瓜葛,何况二千两银子也不是小数目。这样说方能先打消其顾虑,肯忍痛拿出这笔银子。然后再抓住万中书的旧相知高翰林,让他出面请施御史去办。高翰林急于要脱干系,所以不但愿意找施御史帮忙,甚至连其中的衙门使费也不得已自认包了。如此,方才为万青云最终打赢官司奠定了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