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少妇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

少妇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


凤四老爹在替万青云办妥保举中书的手续后,又自己带着行李同差人一起去台州陪万青云打官司。在赴杭州的路上,同船的贩丝客人因贪色被邻船的妓女骗去二百里银子。凤四老爹得知后,将船摇回原处,设计骗那妇人上船,然后以人换银,赚回了商人的二百两银子。

到杭州后,换船直抵台州。在进衙前,凤四老爹妥为安排,既托了衙门承行、差役,又让万青云直接招供,说所有的事都是家中住的一个游客凤鸣岐干的,自己毫不知晓,更何况自己也不会作诗文,赠送苗总兵的诗文都是姓凤的作的。万青云遵其所嘱,果然知府不难为他,而是将凤鸣岐捕来,谁料凤四老爹到案不但不肯承认自己曾做诗送给苗总兵,而且说什么做诗送人也不能算犯法。知府大怒,喝令用刑,不料三副夹棍都迸成十八截,而凤四老爹却安然无恙。知府无奈,只得上报巡抚。巡抚素知凤鸣岐是有名的壮士,又因苗总兵已死,万青云并不算什么要犯,而且他保举中书的文书也已到院,所以就将凤鸣岐、万青云都放了。万青云免吃官司又得了官,十分感激凤四老爹,而凤四老爹则不受杯水之谢,取道杭州,准备去会会朋友陈正公。

本回以凤四老爹为中心,围绕他写了万青云、乌龟、娼妓之流,似乎都与儒林正题关系不大,但万青云之官司,却无亲朋好友如高翰林之流替他排忧解难,却由萍水相逢之儒林以外人凤四老爹一人包办,凤鸣岐这一“极有义气”的壮士,足令儒林惭愧。

本回所写妓女在船上勾引客人乘机偷银之事,前人多有描写,清初拟话本集《照世杯》中《百和坊将无所有》的结尾也记载了类似故事,本书又增添了凤四老爹设计为丝客人讨回银两一节,这在本书虽为插曲,但亦不仅有揭露所谓骗人伎俩之用意,也有暴露时弊之作用。盛世之民,却屡有无法温饱之人,前此已多有反映,像木耐之拦路抢劫,彭泽县渔民抢盐,开香蜡店的牛老儿生活艰难,常熟县农民逼急跳河,甚至读书人倪霜峰卖儿卖女,牛布衣客死他乡,老童生周进生计无着等等,均可见时世之一斑。本回中又有不惜以妻女事人者,刚十八、九岁的少年妇人,不惜以身体为诱饵,主动勾引贩丝客人,借此赚取其二百两银子。此事虽最后因凤四老爹设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二百两银子尽数取回,似乎有嘲弄那乌龟和妓女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之意,但客观上却表现了当时社会人们生活之困苦艰难,同时也流露了作者对世风日下的不满。

在处理这件事时,作者着重显露了凤四老爹的智勇双全,以说明他并非有勇无谋的匹夫之勇。丝客人被骗,是一笔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状的糊涂帐,但凤四老爹却投合娼家爱好银钱的心理,主动相就,并暗示自己有银钱在船上,逗引她到自己船上来。而且事先安排好船家和曾见过面的丝客人,以免妓家起疑。在那妇人受骗上船之后,出奇制胜,带着妇人开船走了,这同样让娼家自己也打不得官事告不得状,只得归还丝客人二百两银子。丝客人拿出五十两银子相谢,凤四老爹并未故作清高,稍作沉吟,随即收下,因为这钱他收之无愧,而且不是他,丝客人二百两一厘也收不回。但凤四老爹并未将银子落入自己腰包,而是为了万某官司,平摊给三位差人。

台州府代打官司是凤鸣岐的又一壮举。万青云本为软弱书生,在大堂上如果申诉抗辩,一旦挺刑不住,屈打成招,则以往的一切努力都将落空,因而凤四老爹将官司都揽在自己身上,预先教好万青云,又串通了承行的书吏赵勤。有了这坚硬的后台,万青云在被审时也理直气壮,毫无胆怯、顾忌,不仅对自己的中书职衔洋洋自得,而且还反客为主,主动追问自己被拿的罪状,在得知府台所掌握的罪证仅是他写给镇台的诗笺后,他更有恃无恐,口称冤枉,矢口否认。府台一追问,他马上供出说不定是自己的门客凤鸣岐所为,自己并不作正面抵抗,以免受刑,而且解释合理,故而祁知府也不难为他,马上派人去捉拿凤鸣岐。

凤四老爹在南京时就主动表示要到浙江帮万青云审审官司,如今更是直接出场,变客为主,顶替万青云成了主犯。他不慌不忙,据理力争。但知府却不容分说,即刻命令拉下就打,幸而凤四老爹神技惊人,连连迸断三副夹棍,这才使知府知难而退,转而向巡抚回报。幸而巡抚知道凤鸣岐是有名的壮士,这才使万青云的官司烟消云散。如此大功,万青云是谢不绝口,凤鸣岐却率先说破不要他感激回报,只说自己是一时高兴,并非存心要为他帮忙,这当然是违心之言。如果仅因一时高兴,他绝不会如此长途跋涉、冒犯官府、以身试法。他之所以如此说,主要是因为他明知万青云不会报答他,因为万青云不仅是寒士,家无恒产,而且生性并不豪爽,倒不如索性自己挑明,免其尴尬,让他心安理得地受人恩惠而不作报答。

万青云之小气吝啬,书中也确有表露。当初凤四老爹设法说动秦中书等人帮他捐中书职衔时,他是连磕了二、三十个头,感激备至,如今官司已了,官职成真,他这腰杆硬了,只是口念不绝,却说“我将何以报你”!大概是无法报也就用不着报了,所以竟“凭着凤四老爹要走就走”,虽也曾再三挽留,却并无多少谢意,因而凤四老爹预先说破,倒可能令万青云稍觉羞愧,从而养其廉耻之心。

这两回所描绘的万青云故事,情节颇为曲折。万青云本是高翰林做秀才时的同志好友,如今自称中书似乎也属可能,不料却突然于酒席被锁去;只是这锁去的原因却极为复杂,一时竟弄不清楚,令人惊讶;江宁知县念其为同乡、为官绅,存心照应他,却将他置于死地,被迫向凤四老爹吐露真情,实言相告这苗总兵的案子无关紧要,但冒充官员的官司却打不了。在这关键时刻,凤四老爹挺身而出,帮他搞到了真官,还帮他打赢官司,事情戏剧性地圆满结束。可见凤四老爹是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这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也正是为了塑造凤四老爹这样一位大智大勇的豪杰形象。

从上文分析来看,万青云这段故事,情节层层相关,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结构完整,节奏分明。在万青云中书到手、官司未赢之隙,却又插入丝客人与妓女一段纠葛,既拓展作品反映现实之广度,也在情节发展上舒缓了节奏,有张有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