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话(节录)


章回小说,吾推《红楼》第一,《水浒》第二,《儒林外史》第三。

《名伶小传》论徽剧须生分三派。以小说况之,《红楼》似谭叫天,《水浒》似孙菊仙,《儒林外史》似汪大头。

作小说须独创一格,不落他人之窠臼,方为上乘。若《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儒林外史》、《水浒传》,皆能独出机轴者。外此如《七侠五义》、《镜花缘》,亦差可自豪,但为力弱矣。《红楼》则熔化群书之长,而青出于蓝者也。

有以禅喻书法者,吾则以禅喻小说。《儒林外史》如来禅也;《金瓶梅》菩萨禅也;《绿野仙踪》祖师禅也。至《红楼》则兼有之矣。

文章令雅俗共赏,诚非易事,若《红楼》可为能尽其长。上至硕儒,不敢加以鄙词,下至负贩,亦不嫌其过高。至《儒林外史》,则俗人不能读矣,故流传绝少。

吾国昔无社会小说,故于贫家状况,多未述及,虽《儒林外史》,其中亦不多见,唯述范进家,为缕尽致。余则《红楼》之王狗家,《金瓶梅》之常峙节家而已。反观迭更司之书,则真可谓穷极色相。

《水浒》如燕市屠狗,慷慨悲歌;《封神》如倚剑高峰,海天长啸;《红楼》如红灯绿酒,女郎谈禅;《聊斋》如梧桐疏雨,蟋蟀吟秋;《桃花扇》如流水高山,渔樵闲话;《七侠五义》如五陵裘马,驰骋康庄;《儒林外史》如板桥霜迹,茅店鸡声;《茶花女》如巫峡哀猿,三声泪下;《品花宝鉴》如玉壶春醉,晓院莺歌;《新齐谐》如剧场三花,插科打诨。

论小说者常以耐读之遍数定书之高下,是乃极好之标准也。然亦有时或爽。即如《红楼》百读不厌,无论矣,《水浒》只须三四遍,《儒林外史》反有六七遍之意味。

写富贵家气象,除《红楼》外,即推《品花宝鉴》。《儒林外史》亦个中人,特未尽力铺张。至《野叟曝言》之写文素臣家,犹其写朝廷也,实未窥见富贵家之门户。“三世仕宦,才晓得穿衣吃饭。”寒士作书,切勿说富贵话,使人齿冷。……

(一九一九年一月中华书局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