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原作究竟有多少回,是五十回、五十五回,还是五十六回?这一问题在本次会议上也得到了讨论。
陈新、杜维沫《〈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真伪辩》主张第五十六回即“幽榜”一回也为原作。文中又从四个方面逐层进行了论辩。文章认为,一,确定五十六回是“妄增”的主要依据和有关论述,以金和跋文为主要证据。二、金和跋文“左支右绌”,其实并不足为据。三,从出版通则看,卧本的刊刻虽不精美,但刊刻者还是比较谨严的,他连残缺的六回评语都没有补增,却偷补一回书文字,这出乎一般常理。四、关于作者的思想与作品的主题风格,第五十六回也不过与小说中郭孝子寻亲、萧云仙青枫城的教化、汤总镇野羊塘的征战和虞育德的南京祭泰伯祠等相类,均说不上和全书思想内容有什么不符合,作者反对的是八股取士,并不反对学而优则仕,况且,以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学行俱劣的牛浦、匡迥等同入“幽榜”,我们仍能见出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嘲讽之意,而受司马迁影响,模仿《史记》,受传统小说布局限制,有头有尾等,也都说明五十六回当属原作而非增补。
其他,有关《儒林外史》方言、口语的运用,《儒林外史》在国外的影响等,也有论者涉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