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关于《儒林外史》的美学内涵与价值

关于《儒林外史》的美学内涵与价值


《儒林外史》的美学蕴涵与成就,本次会议中也有较深入的研讨。何永康《狂·戚·谐·隐:试论吴敬梓的审美追求》一文,结合明代中叶以后兴起的启蒙思潮、吴敬梓生活时代的具体时代特征及其个人遭际变化等,对《儒林外史》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审美追求的递承嬗变,进行了探讨。何文认为,吴敬梓与王艮的狂疾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其思想上的呼应与契合,表现在王冕形象的塑造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热情赞美绝假纯真的童心,放声呼唤个性心灵解放的狂飙。但当吴敬梓用声声枭鸣呼唤狂飙的时候,迎头泼下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的阵阵鬼雨,其枭鸣又不能不带上悲音,他不能不忧心如焚、戚戚下泪,从此也由狂傲美衍变为悲怆沉郁的美。吴敬梓胸襟阔大,包容着飞卷的狂澜与悲怆沉郁的深流,这一磅礴的感情气势,支配着《儒林外史》的创作活动,终于发展成为撕毁旧事物的炽烈的讽刺才能,“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由狂、戚而至于诙谐,作者的审美追求,终于在作品中找到了最佳的寄托,得到了物质形态化的集中体现。吴敬梓在追求美、探索美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锐意进取和消极退避的矛盾心理,一种向往高洁而又挣不脱污淖的抑郁和烦闷,由狂傲、悲戚而到诙谐,该唱的唱了,该哭的哭了,该骂的骂了,该笑的笑了,然而,对于整个人生、世事的探究总觉得还没有见底,面对一系列问题,他无力回答,纠缠在他心中的各种复杂的思想因素,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产生了一股合力,将他的审美追求推向了一个必然的去处,那就是隐逸。

黄岩柏《论〈儒林外史〉的和谐美》一文,就作品艺术本身所体现出的和谐美的内容特征,作了细致分析。文中指出,和谐美在《儒林外史》全书美的总值中占有很大份额。作者将各色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统一基调是高级幽默,作品的幽默,一是透入本质的深度达于制度,二是由这一高度观察描写生活丑的表象时悲悯。作品将各色生活美升华为艺术美的主要手法是反笔淡墨。作者精心运用匀称对称等和谐因素来安排总体结构。文章最后,黄岩柏总结指出,和谐美作为艺术美的重要因素,在《儒林外史》中,由于题材差距巨大、复杂、特殊,所占份额是很重的;它把多种角度和程度的生活丑通过高级幽默转化为艺术美;于是,这两部分艺术美内外里表都呈现和谐,而它们又统一在一个匀称和对称的有机结构之中。

此外,平慧善在其文章中,则从结构、人格、喜剧、悲剧、正剧、崇高、滑稽及作者的审美情趣诸多方面,对《儒林外史》的美学艺术特征作了全面的探讨阐析。平慧善认为,多种戏剧因素的复杂交织,构成了《儒林外史》美学特征的一个方面。在作品中,喜剧性因素则由于正剧、悲剧性的突出而成为背景,其讽刺则显得婉曲深沉而不显露直率。寓崇高于平凡之中,崇高与平凡的结合,为《儒林外史》美学特征的另一方面,崇高的对象并不产生恐怖感,其充实的美学内涵则令人敬仰。《儒林外史》的价值,表现为其所蕴含的诗意,其艺术描写不让人沉闷窒息,而使人有所追求,陶冶情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