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附:在韩国的“儒林外史”研究论文及译书目录

附:在韩国的“儒林外史”研究论文及译书目录


1.学位论文

1)李启远,〈吴敬梓论〉,汉城大中文科 硕士论文,1962.

2)李星,〈“儒林外史”研究〉,汉城大中文科 硕士论文,1975

3)郑基先,〈“儒林外史”研究〉,檀国大中文科 硕士论文,1981.

4)金镇妙,〈在“儒林外史”上的清代知识人相考察〉,高丽大中文科 硕士论文,1982.

5)徐采希,〈“儒林外史”研究〉,庆北大中文科 硕士论文,1987.

6)蔡禹锡,〈“儒林外史”的人物研究〉,韩国外国语大中语科 硕士论文,1989.

7)郑荣豪,〈“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和讽刺技法研究〉,庆熙大中文科 硕士论文,1991.

8)申秉澈,〈“儒林外史”构造研究〉,汉阳大中文科 硕士论文,1992.8.

9)赵宽熙,〈“儒林外史”研究〉,延世大中文科 博士论文,1993.2.

2.专题论文

1)李桂柱,〈“儒林外史”瞥见〉,“中国学报”第21辑,1980.

2)李星,〈儒林外史和其讽刺文学〉,“清州大学论文辑”第13辑,1980.

3)金镇妙,〈在“儒林外史”上的理想的人物研究〉,“中国论总”1,1984.

4)李秀雄,〈“儒林外史”的人物与其时代意义〉,“人文科学论丛”第17辑,1985.

5)朴宪用,〈“儒林外史”和Candide的比较研究〉,“中语中文学报”第2辑,1985.

6)康泰权,〈“儒林外史”研究〉,“中国问题研究”创刊号,1986.

7)康泰权,〈“儒林外史”研究〉,“中国语文学”第13辑,1987.

8)许根培,〈从“儒林外史”看到的作者的历史意识与其社会批评的样相〉,“教育研究”(公州师大教育研究所)第4辑,1987.

9)Kim Ik-sam,Social Analysis of The Schalars,“中国学研究”6,1989.

3.书评及介绍

1)李汉祚,〈“儒林外史”——再发现韩末畅销书〉,“世代”4卷10号,1966.

2)李星,〈儒林外史〉,“中国古典100选”,东亚日报社,1980.

4.韩译

1)“儒林外史”(全三卷),陈起焕译,汉城;明文堂,1990.

2)“儒林外史”(全三卷),崔承一、崔奉春、张义源共译,汉城;骊江出版社,199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