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见曾


字抱孙,号澹园,又号雅雨山人,山东德州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卒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雍正三年(1725)出为四川洪雅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被授两淮盐运使,乾隆四年(1740)被诬革职,第二年远戍出塞,直到乾隆九年(1745)方召还,乾隆十九年(1755)还任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为官颇有政绩,又爱才好士,四方名流咸集,极一时文酒之盛。工诗文,著有《雅雨堂集》;亦为曲,著有《旗亭记》及《玉尺楼》传奇。卢见曾与吴敬梓相识当在雍正末年,那时卢见曾任江宁知府,而吴敬梓已移居白下。卢见曾任两淮盐运使后,吴敬梓数度前往扬州,卢见曾也时常赞助。卢见曾革职远戍时,高凤翰绘了一幅《雅雨山人出塞图》,许多文士都题诗其上。吴敬梓也题了一首诗,称卢见曾为“大公祖”,自称“治晚生”。此诗为《文木山房集》所未收,是目今所能见到的吴敬梓的唯一手迹,现藏故宫博物院。乾隆十九年(1754),吴敬梓曾再次赴扬州投靠卢见曾。就在他准备南归之时,未料旧病复发,逝于扬州。卢见曾闻讯,慨允承担一切丧葬费用,使吴敬梓的遗体得以运回南京安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