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冠霞,号鹤,原籍江苏泰州,后移居真州(今江苏仪征)。生卒年不详,仅知其年长于吴敬梓,享年八十八岁。康熙五十九年(1720)庚子科副榜举人,出任砀山县训导。在砀山训导任上,不但知人善教,而且不遗余力地识拔人才。能文善诗,著有《画山楼集》(诗十卷、文四卷)、《假年日录》四卷;书法亦佳。在真州时,与张琢堂(名璞)、陶镜堂(名鉴)、石苏门(名继登)被称为“真州四子”,并且与张璞、方嶟等四十人,前后相唱和,萃刻有《真州倡和集》。团升虽然比吴敬梓年长一些,但他却十分赏识吴敬梓的才能,赞赏吴敬梓的高尚品格,因而他们相处得极其投机。乾隆元年(1736)秋季,吴敬梓践约前往真州,与团升再次晤面。当看到团升出示他们共同的友人江昱的书信和新填写的词后,他十分高兴,随即“倚声奉答”,写下一首《高阳台》词。团升还陪同吴敬梓游览了真州的名胜古迹。在镜芗亭,吴敬梓想起了与此有关的元朝重臣郝经,情不自禁地填写了《踏莎行》一词,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