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生


生员(秀才)一般是隶属于本府、州、县学,除应乡试中举人为“正途”之外,其余未中式者而考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以谋求出身的,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朝廷以备选用,但不一定叫监读生,也由“正途”馆选。明、清两代贡生名目不尽相同,清代有恩贡、副贡、拔贡、岁贡、优贡和例贡。分述如下:恩贡,凡遇皇室庆典加贡一次。副贡,乡试录取名额以外列入备取者。拔贡,清初每六年一次,乾隆时改为十二年一次,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府学二名,州、县学一名。岁贡,府、县学中廪生按先后次序,被选送入国子监肆业。优贡,学政三年任期已满,改选“品学兼优”的生员赴京朝考,录取者一等任知县,二等任教谕,三等任训导。名额极少,大省六人,中省四人,小省二人。至于例贡,则不由考选而是由援例捐纳取得,所以称例贡,不算“正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