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戏台,多为木棚结构和砖瓦木结构,而且大都与寺庙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古戏台本身就是寺庙的一个组成部分,如金兴定二年(1218)修建的临汾东亢村圣母祠戏台,元大德五年(1301)修建的万泉县柏林庙戏台,元至治元年(1321)修建的临汾东羊村东岳庙戏台等,都是这样。利用这些戏台进行戏曲演出,起着酬神和娱人的双重作用。
清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性质的专业大戏班大量增多,因此戏台的建筑也更趋大型化和精美化,清代康熙、乾隆时各地建造的戏台,就明显的带有商业化的色彩。当时由于棉布业和典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业势力的向外扩展,他们到处建造会馆。这些会馆多以关帝庙的形式出现,关帝庙内多附建戏台,如赊旗镇大关帝庙戏台,亳州花戏楼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