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入蜀


【原诗】: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无定,不必问君平。

【原诗作者】:李白

【原诗今译】:

我听说入蜀尽是山路,

崎岖的鸟道坎坷难行。

如削的峭壁迎面陡起,

突现的云彩从马头生。

堆碧的芳树遮住秦道,

浮绿的春水护着蜀城。

仕途的荣落求卜何用,

宦海的升沉休问君平。

【鉴赏提示】:

李白有名的《蜀道难》开篇第一句:“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把由秦入蜀道路的危拔、险峻写得惊心动魄。《送友人入蜀》中要送别的友人,也是由秦入蜀,但朋友去向已定,身不由己,非走不可,诗人明白这一点,因此他没有必要把蜀道之难渲染得“使人听此雕朱颜”,反而以一种心境十分平和的口吻劝慰朋友,全诗流荡着一种安定稳当的情绪。所以这首诗便以“见说”统领全篇。

“见说”是听说的意思,这两个字似乎漫不经心,随手拈来,实际上却包含着诗人对朋友很深的感情在里面。他不愿意给未知自己前途吉凶的朋友,再增添一份忧虑,所以劝慰朋友:我曾听别人说,入蜀的路,崎岖难行。诗人深知朋友听命于人,是非去不可的,因而不希望友人听了自己的话,踌躇不前。这一联似乎起得很平淡,几乎不动声色,但仔细体味,却蕴蓄着诗人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绪。

第二联便是“见说”的内容:蜀道之途,大山几乎是贴面而起的,流云飞绕马头。诗人用一个“起”字,使山动态化了,似乎旅人行进在山路上,猝不及防,一座大山迎面立起。第二句不说山如何陡峻高拔,只说“云傍马头生”,其山道奇险景状,如在目前。但诗人又没有刻意进行艰深刻画,以免危言耸听,令友人驻足不前,岂不又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三联两句,诗人对蜀道险恶避而不谈了,转而说友人要登上芳草春树笼罩的秦栈,到那清清春水环绕的蜀地去了。虽然前面“见说”了山路的险峻,这一联似乎有意把秦栈、蜀道美化、诗化,诗人不仅是劝慰,还有点鼓励友人到那春水拍流的蜀城去了。诗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安慰朋友,以减轻这迫不得已的行程在友人心理上造成的压力。从这两句我们可以深深领悟到其用心良苦,情意深长。

末联的君平指严君平。《汉书》载:“蜀有严君平,卜筮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这里用严君平指代卜卦算命。友人此去是升是沉,诗中并没有说明。但从通贯全诗那种欲言又止、难以明说的矛盾情绪看,是“沉”,是降职。假若是“升”,李白定会意气风发地鼓励一番,盼望友人此去以后,大显身手。正因为他心中很明白友人前程不容乐观,但又不愿点破,所以只淡淡地暗示说,此去成都,升沉恐已定局,不必再去问卜了。

这首诗语言素朴,没有李白一贯的高迈豪放的精神。李白虽然是送友人,其实他无时不联想到自己的遭际,所以有评说“牢骚语抑遏而不露”,表面淡泊,含蕴深曲,特别是末一联,诗尽而意未尽,只有仔细吟读,方能体味到诗人的苦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