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原诗作者】:释处默
【原诗今译】:
凤凰山的中峰,有通寺院的小路山坡,
盘旋弯曲的石径上,布满了薜荔女萝。
山下的钱塘江,是吴与越分界的地方,
江的彼岸,便是越国一望无际的山河。
满山古老的林丛,被朦朦的青霭笼罩,
滔滔的白浪,在远天与云空吞吐吻合。
在山寺凭轩俯望,可见附近历历城郭,
听,阵阵钟磬声,溶入了城内的笙歌。
【鉴赏提示】:
圣果寺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之南的凤凰山上。僧人处默登山到此,极目四望,有感而发,遂有此诗之作。
诗的首联从登山写起,这两句虽是写实而终属平常,但后边对山下风光的描写便不同了。钱塘江是杭州城外的一大形胜,举世闻名的钱塘潮就出在这里,所以诗中首先抓住这一条江水,提纲挈领地展开描写:江水是古代吴越二国的分界,两岸的山脉、古树,以及江中的滔天白浪等;在仅有八句的一首五律中,钱塘江及其有关景物就有四句,占了一半的篇幅。尾联回到近处,但又将山下与山上(寺庙)连系着写出,在绘景的同时又兼传声之妙,这不仅与前三联相应相成,而且留下了艺术的余响。
这首诗题为《圣果寺》,诗中除了“钟磬”二字与寺院直接有关外,其余者无一语道及。作者笔下的图景是立足寺外而眼观远近四方,要表现一种空旷辽阔、宏大壮观的境界,而对自然景物的重点选择和突出描写则成功地造就了这样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