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赵以宗人仕元。词是阳秋笔法。(邵渊耀《环林评山中白云词》卷七)
【词例】:
临江仙
怀辰州教授赵学舟
张炎
一点白鸥何处去,半江潮落沙虚。淡黄初上月痕初。遐观情悄悄,凝想步徐徐。
每一相思千里梦,十年有此相疏。休休寄雁问何如。如何休寄雁,难写绝交书。
【解析】:
赵与仁,号学舟,宋宗室德昭九世孙,宋末为临安(杭州)判官。南宋亡后,他的生活发生巨变,同遗民一样十分清苦。至元三十年(1293),张炎见到他时,“形容憔悴,故态顿消”(《忆旧游》词序),可见已到穷愁潦倒的地步了。后来大约经不住元蒙新王朝的威胁利诱,终于又出山到辰州(湖南黔阳县西南)任教授之职。张炎本来与赵学舟是芳邻,而且命运相似,结下了深深的友谊,曾多次作词相寄或相唱和。当其任辰州教授之后,张炎怀念友人,对其接受新王朝师儒之职,颇有责难,因而词中使用了《春秋》笔法。晋时避简文宣郑太后阿春讳,改“春”为“阳”。晋人孙盛撰《晋阳秋》即以“阳”代“春”字。宋人也偶尔依古代讳例,如葛立方有《韵语阳秋》。《春秋》为古代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而修成,叙事极简,以用字为褒贬。后来文学创作中凡寓褒贬之义者称为《春秋》笔法。
词的起笔以白鸥象征友人。白鸥是自由飞翔于江海之上的水鸟,极象元初飘零江湖的赵学舟等人。但是,现在这一只鸥鸟飞去了,江湖之上冷落荒凉了:潮水退后,唯见一片空旷的沙岸。词人由此转入对友人的思念。当淡黄的新月爬上柳梢,黄昏景色富于诗情。向远处瞻眺,不见友人踪影;暗中回忆时犹想见其步履从容,徐徐而来的情形。这是念旧之情。词的下阕即寄寓《春秋》笔法了。张炎在杭州一带,与辰州相隔数千里之遥,使他感到有些悲凉,因为十年来他们一直交往甚密,情谊深厚,而今第一次疏远了。这疏远不仅是两地之遥,更为重要的是价值观念相异,在人生道路上分道扬镳了。汉代苏武留居匈奴海上,牧羊自给,传说他将书信系于雁脚以传寄故国;后遂以雁指代书信。词人感到心情矛盾:本拟寄雁传书以相问候近况,然又作罢了。作者自设问,自解答:之所以不寄书信,是难写绝交书。“绝交”即断绝交谊。东汉朱穆有《绝交论》,而最有影响的是晋人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和山涛在政治上与旧王室深有联系,入晋以来,山涛仕为吏部侍郎迁散骑常侍。他向新王朝举荐嵇康,于是嵇康表示与故断绝交谊,以示自己不屈之气节,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张炎很不赞成友人的这种选择,也不准去信指摘,所以感到难写绝交书。这深隐了一种贬意,由此可以见到张炎对新王朝的政治态度了。
宋词的不少政治批判词,如辛弃疾的《摸鱼儿》、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文及翁的《贺新郎·游西湖春感》,都很巧妙地采用了《春秋》笔法。清初吴伟业的《贺新郎·病中有感》对自己入仕清王朝感到自责:“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朱彝尊的《百字令·登居庸关》结句“当年锁钥,董龙真是鸡狗”,对汉民族自责。这些部是继承了词中《春秋》笔法的优良传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