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以情胜


【依据】:

范文正公、司马温公、韩魏公,皆一时名德重望。范《御街行》云:(略)……人非太上,未免有情,当不以此颣其白璧也。(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四。(按,颖,本指丝上的疙瘩,后引申为毛病、缺点。《淮南子·汜论训》:“明玉之珠,不能无颣”。)

【词例】: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解析】:

杨慎《词品》亦称:“韩魏公《点绛唇》词云(略)范文正公《御街行》云:(见上引)二公一时勋德重望,而词亦情致如此。大抵人自情中生,焉能无情,但不过甚而已”。他们一说“未免有情”,一说“情致如此”,都谓此词是以情胜的。词开篇便是一片肃杀之气,坠叶“纷纷”,可见不是“一叶落知天下秋”的初秋,而是秋已深了,故落叶纷纷飘于台阶上之。“砌”,台阶。李煜《虞美人》:“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夜寂静、寒声碎”,静动相间,会给人以愈静的感觉。“寒声”,不只是纷纷落叶之声,它应包括在此深秋寒夜中的万籁之声。而且这个“碎”字下得极尖新,极有风致。“碎”者,琐屑、零乱也。张宪《咏雪》诗:“微于疏竹上,时作碎琼声”。这里言“寒声”之零乱杂沓,不可以数计。作者名篇《渔家傲》有云:“四面边声连角起”。四面边声,包括有号角声,又说“连角声”,是为了加重渲染,而又是边声的具体化。这个“碎“字细细寻绎,更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接由动而趋静:在空寂的玉楼里,真珠穿成的帘子高高卷起,可以望见“星月皎洁,明河在天”(欧阳修《秋声赋》)一片天朗气清的景色。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使一年一度相会”。这里说“银河垂地”,而由帘卷后的玉楼中人所感,似暗示人间的离别。又,释贯休《洛阳尘》:“真珠帘中,姑射神人。文金线玉,香成暮云”。这两句虽写景,但隐隐可见玉楼中人的神韵丰采。景美意幽,直贯下三句:“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自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之后,写月夜怀思的诗词已成常套,多不可数。但这里先是两个四字句,声情华茂;后以五字句收——境况一变,转折有力,顿挫生姿,气骨非凡,虽为“艳词”“绮语”,却也正是范仲淹的不同于“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菩萨蛮》);“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贺铸《青玉案》)情致韵味的地方。

下阕纵笔直下抒写离情。如果说范仲淹《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同义语,这“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那么有“解忧”的“杜康”(酒)似也无能为力了。愁之深邃,情之凄切,都远在诗句、词句之上。笔力沉厚,洞穿七札。夜已深,灯本已残,何况明灭闪烁,较之外面的“月华如练”,岂不愈见室内的暗。当此辗转反侧时刻,曹操是:“展转不能寐兮,披衣起傍徨”(《杂诗》);岳飞是:“起来独自绕阶行”(《小重山》)。而范仲淹则是“枕头欹”,其中原因,更直白道出:“谙尽孤眠滋味”。此中“滋味”已经“谙尽”,非常熟习,是绝无任何方法可以排遣或暂时获得解脱的,那又何必“披衣起”、“绕阶行”呢?若论“愁”之浓重,此似更上一层楼了。故直逼出“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不在此,即在彼,分分秒秒都离不开自己!王士祯云:“俞仲茅小词云:‘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视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此儿善盗。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脱胎。李特工耳”(《花草蒙拾》)。王世贞《艺苑巵言》亦谓范词“类易安而小逊之”。盖“愁之为物,惟惚惟恍”(曹植《释愁文》)。李白的“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等;都用比喻,使人较可捉摸。而李清照则字精句炼,“愁”能上能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使其“活”了起来。不过范的荜路蓝缕之功尚不可没也。

此词《全宋词》引《彊村丛书》题《秋日怀旧》。旧者,旧事,旧人。从本文开头诸家语看,他们一方面为范仲淹这样“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元遗山语),或“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朱熹语),稍有惋惜;一方面却也说:“人非太上,未免有情”,或坦称:“宋儒云:‘禅家有为绝欲之说者,欲之所以益炽也。道家有为忘情之说者,情之所以益荡也。圣贤但云寡欲养心,约情合中而已’。予友朱良矩尝云:‘天之风月,地之花柳,与人之歌舞,无此不成三才’。虽戏语亦有理也”(《词品》)。这些话都摆脱程、朱道学的酸腐味,可谓至理至情之言。本来“人禀七情(按,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心雕龙·时序》)。写出这样“风云气少,儿女情多”的词来,并不奇怪。而词的上阕,写珠帘,写银河,写月华,景中寓情,色泽明丽;由天而地,声情绵邈,深沉激越。陈廷焯评此词:“淋漓沉着,《西厢·长亭》袭之,骨力远逊,且少味外味,此北宋所以为高”(《白雨斋词话》)。即抒情淋漓尽致,但词意深沉而不轻浮,与其后那些“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韩愈)之作,不可作同日语,正是“多情未必不丈夫”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